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熹平石經殘石宋拓本
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熹平石經始刻,內容包括《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以及《公羊》《論語》二傳,立于洛陽太學前。
故宮博物院藏
熹平石經又稱一字石經、一體石經,為東漢末年蔡邕、李巡等奉詔以隸書寫成。此書體字體方正,結構謹嚴,是當時通行的標準字體,傳為蔡邕所書。《后漢書·蔡邕傳》記載:“邕以經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
熹平石經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但由于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焚燒洛陽宮廟遷都長安,石經遭到損壞,雖然三國魏初有所修補,但由于一再遷徙,屢屢廢毀。
此熹平石經殘石拓本,僅存孫承澤本和黃易本,二本相同,同歸端方,又歸衡永,今皆藏故宮博物院。此為宋拓本,二開半,黃易鑒藏,題跋并鈐“黃易之印”“小蓬萊閣”印,有《小蓬萊閣金石目》著錄。
編輯:楊嵐
關鍵詞:石經 熹平 拓本 宋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