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失實悲情營銷不僅消耗信任
“眼看大雪封山,50萬斤蘋果來不及搶收,請大家伸援手……”最近,一則關于四川涼山鹽源縣蘋果的帖文在網上引發關注。帖文配發了數十張照片,多數都是老人、小孩的照片,文字描述得十分悲慘,將鹽源蘋果描述為“丑蘋果”。帖文還提到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家里有3萬斤的蘋果待售,還配上小女孩哭泣的照片。對此,鹽源縣政府緊急發布聲明稱,帖文內容嚴重不實。記者采訪發現,這類電商公司“悲情營銷”的背后其實是滿滿的套路。(10月24日《成都商報》)
“悲情營銷”要盡量追求客觀真實、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如果果農本沒有心急如焚、欲哭無淚、揮淚賤賣,農產品本沒有大量堆積霉變或損壞,并沒有被用于喂牛喂豬,卻炮制這類假象,便是蓄意夸大農產品滯銷的嚴重程度,蓄意虛假宣傳,以欺騙誤導消費者,則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有的“悲情營銷”已不光是涉嫌虛假宣傳,而是徹頭徹尾的造假。比如,盡管滯銷的農產品不同、地方不同,有的地方滯銷的是蘋果,有的地方滯銷的是鮮筍,有的地方滯銷的則是菠蘿,然而不少商家在“悲情營銷”中采用的宣傳圖都是同一名果農的照片。還有,上述報道稱,鹽源縣那個小女孩家連一棵蘋果樹都沒有,卻將其照片嫁接在帖文中,這種公然造假,恐怕屬于一種消費欺詐,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的挑戰甚至侵犯。
失實的“悲情營銷”除了消耗公眾信任,還會給一些農產品品牌造成負面影響,損壞地方形象。比如,將鹽源蘋果描述為“丑蘋果”,“收購價格兩三角錢一斤”,若不及時澄清事實,以維護市場秩序,勢必造成當地蘋果價格的不合理波動,短期看,此類“悲情營銷”能促進果農銷售,但從全局和長遠看,會損害當地農產品的整體形象和全體果農的整體利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蘋果 失實 悲情 營銷 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