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在大腦這座珠峰面前,人類依舊是只螞蟻
圖為《盜夢空間》海報。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腦科學,正在以極快又極慢的速度前行。人們在這一領域的探索證明,快和慢,有時候并不矛盾。
前不久,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 博得眾多關注。我們不得不驚嘆,理想中的科技這么快就變成為了現實。
比如在治療某些腦疾病方面,人類已經取得了非常喜人的進展。
該紀錄片介紹,斯坦福大學精神病與行為科學臨床助理教授諾蘭·威廉姆斯博士開發出了一種“強力經顱磁刺激儀”,可以治愈重度抑郁癥。
“我的抑郁癥40年來第一次被治愈了。”班達·克里格是重度抑郁癥患者中的一員。此前,他吃過二三十種藥,做了許多談心治療,但他的世界依然暗無天日,“像有一個袋子罩在我腦袋上,我沒有辦法全面地和這個世界互動” 。
抑郁癥由大腦回路水平上的失常所引起,盡管顱磁刺激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抑郁癥治療,但這對像班克這樣的重度抑郁癥患者并不起效,他們大約占抑郁癥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諾蘭說:“我們直接取用大腦本身使用的同一種信號,這樣治療時間出現了數量級上的降低。”
而除了在腦疾病領域的應用,腦科學研究者堅持不懈地致力于將科幻電影和小說中的離奇場景變成現實。比如,用芯片控制大腦思維活動已經不再是幻想了。
2016年伊始,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軍方計劃將“人腦和電腦直接相連”,打造“半人半機械戰士”。
隨后,《自然》雜志的新聞網站在2017年尾聲發表了一篇名為《用于情緒紊亂的AI控制人腦芯片進行人體測試》,指出由美國軍方資助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具有記錄神經活動和自動刺激功能的工具。
人們猜測,超級士兵不久就將到達戰場。
而這種“人機接口”技術如今已經站在了全球許多國家“黑科技”風云榜的風口上。它不僅可以達到借助電子設備來增強人的能力的目的,還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讓人“用意念控制一切”。目前,通過大腦思維控制機械手臂“隔空取物”,已經為一些殘障人士帶來福音。
看起來,人類腦科學方面取得的進展已經快要追上自己的想象力了。但這或許只能說明人類的想象力有限,現實情況是,我們對腦科學的研究還停留在“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程度上。
談及腦科學發展的整體研究水平,美國科學院院士大衛·安德森博士在《打開思想的大門》中表示:“目前我們對大腦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還不夠”。
“有時感覺我們就像一只螞蟻站在珠穆朗瑪峰腳下,覺得它不可逾越般高大。” 大衛·安德森認為,在一代人的生命尺度里,腦科學很難取得卓越的突破,“不過,我覺得這只螞蟻正在以以前不可想象的方式緩慢前進”。
相傳,早在古希臘, 人們就開始了對于大腦的種種思索, 雖然沒有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驗證,也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某種形而上學的基礎。但行至今日,人類站在大腦面前依舊如螞蟻面對珠穆朗瑪峰。
“腦科學進展為何如此緩慢?”這是某問答社區網站上的一個熱議貼,關注這一領域的人,都不會對這個問題陌生。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牛津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12位著名科學家在《打開思想的大門》中相繼出鏡,他們所研究的項目時間尺度多以10年,甚至數十年為計。
哈佛腦科學計劃聯席主任邁克爾·格林貝格博士30多年來一直關注的特雷綜合征研究,才終于邁出“開發新療法的第一步”。
“每一萬名女孩中有一人患病。” 邁克爾開發出的一種單細胞測序技術,可以探知精神疾病的神經元連接問題,進而很快找到致病基因組。
片中,一位患有該疾病的21歲女孩正坐在輪椅上等待著治療方法的到來。與此同時,一位經受濕疹瘙癢數十年折磨的女性無比期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黛安娜·巴蒂斯塔博士針對觸感疾病的研究成果。
沒有人不期待科學家攻克眼前的難題。但或許只有少部分人意識到,這些腦科學科學家其實都身處于一段漫長的冒險之旅,或許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也見不到照亮山頂的曙光。
“螞蟻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冒險之旅,注定是一場跨時空的,人、財、物的接力。作者:張茜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大腦 人類 腦科學 螞蟻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