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十月》的故事:文學與時代同行

2018年10月15日 14:47 | 作者:謝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沐浴在豐收的喜悅中,回望奮斗之路,總是別有一番回味和珍惜在心頭。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文學期刊《十月》也迎來了自己的40歲生日。與改革開放同行的《十月》,作為中國新時期文學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收獲了喜悅,也經歷了滄桑。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為《十月》雜志創刊40周年題寫的賀詞中說:“《十月》應國運而生,恪守天職,精心辦刊,匯聚名家,不薄新人。為時代和人民立言,無論四季,總有豐美收獲?!?/span>

1978年,中國社會孕育著一場巨大的變革。作家們及時捕捉到了初春的氣息,醞釀著一個文學黃金時代的來臨。這年8月,在北京市東興隆街一棟舊式木樓里,一本名為《十月》的大型文學期刊悄然面世。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創刊號依然可謂裝幀精美。創刊號刊發的作品散發強烈的時代信號:茅盾、臧克家、楊沫等文壇大家的寄語,劉心武的小說以及“學習與借鑒”欄目中久違的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無不昭示著中國當代文學劃時代的開啟。

此后,《小鎮上的將軍》《蝴蝶》《相見時難》《高山下的花環》《黑駿馬》《北方的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綠化樹》《臘月·正月》《花園街五號》《沉重的翅膀》《天堂蒜薹之歌》《雪城》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相繼推出,不斷引發讀者的閱讀熱潮。1986年,詩人駱一禾首倡“十月的詩”欄目,開創了《十月》詩歌傳統,此后陸續推出了海子《農耕之眼》《太陽》,西川《雨季》等經典詩篇。據統計,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舉辦的歷屆全國中篇小說獎獲獎篇目中,接近1/3的作品首發于《十月》,《十月》也成為了解中國新時期文學不可或缺的窗口。著名評論家謝冕先生曾以《一份刊物和一個時代》為題,描述了《十月》的盛況——在文學做夢的年代,《十月》也是一份引人注目的走在前面的刊物。至今人們閱讀它當日發表的那些文字,依然難以抑制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

文學評論家孟繁華認為,從創刊至今,《十月》對我國中篇小說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十月》的中篇小說獲得的全國性獎項(“魯迅文學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有19部之多。更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這些作品的巨大影響力,如王蒙的《蝴蝶》、鐵凝的《永遠有多遠》、鄧友梅的《追趕隊伍的女兵們》、劉紹棠的《蒲柳人家》等。新世紀以來,《十月》仍是中篇小說的主要陣地。如劉慶邦的《神木》、鄧一光的《懷念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葉廣芩的《豆汁記》、方方的《斷琴口》等,都是30多年來我國中篇小說領域最重要的作品。

與文學期刊關系最密切的當屬它的讀者和作者。10月8日,北京師范大學的一間會議室里熱鬧而溫馨,王蒙、李敬澤、謝冕、李存葆、梁曉聲、舒婷……一大批著名作家濟濟一堂,共同為《十月》40周年慶生。他們都有共同的特殊身份——《十月》的讀者和作者,而不管哪一種,都有著與《十月》難忘的故事和情誼。

1980年開始,王蒙在《十月》先后發表《蝴蝶》《相見時難》《訪蘇心潮》《紙海勾沉———尹薇薇》《名醫梁有志傳奇》等一系列作品。那個時候發稿子沒有快遞,王蒙便直接走著去投稿,“連8分錢的郵票都不用”,覺得感情非常近。在他印象中,《十月》雜志代表一種文學的潮流和歷史的潮流。改革開放初期,《十月》給當時的很多文學青年以滋養,他們中的很多人如今已成為名家。作家方方回憶自己1978年在武漢大學求學時,曾參加一次校內競賽,獎品就是剛剛出版的當期《十月》雜志。而作家林白上世紀80年代在廣西,還是一名文學青年,每隔一個月就準時到圖書室翻著《十月》,當時《十月》的中篇、詩歌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關注年輕作者是《十月》一直以來的傳統,事實上,許多名家是以年輕作者的身份初登《十月》的。如鐵凝在《十月》發表中篇小說《沒有鈕扣的紅襯衫》時,年齡不過20多歲。1999年,《十月》開設了“小說新干線”欄目,每期推出同一位年輕作者的兩篇小說作品,并配以點評。前不久剛剛獲得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的青年作家石一楓在把《十月》當做枕邊書的年月里,感到它一直在以鮮活、平易而勇敢的姿態面對生活,面對中國的社會和歷史變化。如果要把書本比喻成朋友,他認為《十月》也具有作為摯友的種種美德———勤勉、真誠、寬厚,睿智而不賣弄技巧,親和而不流于世故,它更能在或云淡風輕,或嬉笑怒罵之中展現出振聾發聵的聲響,來提醒一個文學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文學總與時代同行,收獲和經歷仍將繼續,正如劉慶邦所說:十月從季節來看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收完玉米接著要播種小麥,所以十月既是收獲的季節,同時也是播種的季節,讓我們在收獲的同時播下新的文學種子。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十月 文學 時代 同行 收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