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何以大唐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唐風華”展策展手記
一個字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含義,一件文物則蘊含了多種文化信息。不同的文字可以凝聚為不同的文體,或詩歌、散文、小說。不同的文物在不同的主題下匯聚為不同的展覽,或為了展現考古成果,或為了表現精美的工藝,也可以放入一個宏大的歷史敘事中。所不同的是,用文字創作是自由的,而文物作為歷史的遺留,展示上難免受到諸多限制。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文物是來自歷史深處的第一手資料。
作為中國古代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唐朝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朝代。唐代文物豐富、精美,足以展現唐代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國內外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唐代展覽,這些展覽豐富著觀眾對唐代藝術、文化和歷史的認知,也使唐代文物逐漸為人們所熟悉。
正如前面提到的,具體到一個展覽時,珍貴文物的展出難免會有許多限制:文物狀況是否適合出展、與其他展覽是否有沖突、經費和場地是否滿足等等,策展時并不能隨心所欲。而歷史是多維度和多層次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組織不同主題的展覽。大唐的歷史不僅有輝煌強盛,也有血腥黑暗;不僅有物質文化的發達,也有思想文化的交融,這是難以用文物去完全呈現出來的宏大敘事。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唐風華”這一主題或許過于寬泛,“何以大唐”這一標題或許過于宏大,但仍希望通過有限的展品展現出唐代社會更多方面的內容。
“大唐風華”展覽最初的思路是:以數幅唐代壁畫為線索和重點,提綱挈領,配合展出與壁畫有關的文物,從而達到展示唐代藝術、文化和生活的目的。由于文物保護的原因,這種想法并未得到徹底的貫徹。展覽在盡量保有原策展思路的同時,以壁畫為輔,其他文物為主,從社會生活、中外交流、宗教信仰等方面進行展示,盡量發掘文物信息,并置于不同的主題之下。
作為一個展覽,“大唐風華”不可能如教科書那樣面面俱到,既要考慮到幾個重要的方面,也要看展品是否能夠支撐,這是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比如,有關唐代文臣武將的出土文物并不少,只是很少以此主題來展示。個別展品如“水晶綴十字鐵刀”“彩繪貼金騎馬俑”等難以置于其他主題之下,最后在補充文物之后,設立“文武安天下”這一部分,用于展現唐代文臣武將的風采。第二部分最初也并非“皇室的珍寶”,展品主要是一些來自何家村和法門寺的金銀器物,一般用于展現唐代燦爛的文化和精巧的工藝。這些文物雖然豐富精美,但展覽卻并非關于法門寺或何家村珍寶的展覽。在展品的選擇過程中,比較明確地選擇了一組何家村煉丹用具及法門寺的茶具和熏香用具,加上一些封泥、銀鋌、銀盤等,這些器物均與皇室有密切的關系,從而可一窺唐皇室的生活和當時的金銀工藝。后面幾個部分相對比較明確,“長安多麗人”體現唐代女性和女性生活,“騎獵散歌塵”講述唐代樂舞、狩獵、馬球等活動,“大唐異鄉客”和“學理共歸真”關注當時的中外交流和宗教信仰。
在展示空間上,由于籌展時間較緊,并未重新搭建展廳,而是對原有展墻進行了細部調整。所幸的是,展覽的6個部分基本上與展廳結構相得益彰,展線比較順暢。由于各個部分都有墓志、壁畫等作為展示重點,在展覽設計之初,便致力于讓觀眾在每一個地方都能看到重點展示的文物。比如,在看法門寺珍寶的時候,也可看到“長安多麗人”部分的“攜嬰飼鳥出行圖”,而從這幅壁畫也可以欣賞到武惠妃敬陵的侍女圖和永泰公主墓石槨線刻拓片,在永泰公主三幅拓片處也可以觀看到第四部分的“胡人打馬球圖”,盡量讓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充滿驚喜。但在展品位置、展柜燈光、背景介紹等方面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對一個策展人來講,策展是一個創作的過程,希望展覽不斷地深化、完美。但一個展覽永遠是不完美的,策展也是一個不斷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過程。展覽是否有意義?學術上是否有錯誤?展示上是否有瑕疵?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唐風華”還有許多缺憾,更談不上完美。一個展覽不能完全展示一個時代的歷史面貌,作為策展人,希望“大唐風華”展覽能夠在一些方面帶給人們啟迪,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唐代展覽,能讓人們領略那個時代的風貌。
(作者系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
編輯:楊嵐
關鍵詞:何以大唐 大唐風華 展覽 文物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