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專家把脈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題: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專家把脈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
近年來,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駛入“快車道”。隨著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中國原創兒童文學贏得世界矚目,備受期待。
如何讓兒童文學更好滿足小讀者的需求?如何創作出有中國味道、中國氣派的作品?日前在京舉行的曹文軒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應進一步繁榮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創作,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用精品力作鑄就民族未來的靈魂。
少兒出版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現實主義創作應加強
兒童文學創作長期以來頗受市場青睞。據統計,中國少兒出版物年產值連續十年以兩位數增長,是整個出版界發展最快的板塊。然而,2017年,出版少兒圖書新書降幅達10%,業內人士認為,少兒出版正在告別依靠品種數量規模擴張實現高速增長的時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繁榮背后,也不乏隱憂。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學謙指出,原創兒童文學圖書市場上,同質化、跟風和重復出版的內容不少。還有很多看似是原創的作品,充斥著驚悚和搞笑的內容。
“只有娛樂,沒有營養,沒有感動,我覺得是不夠的。現在應重點加強現實題材兒童文學創作,這是實現少兒出版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李學謙說。
“現實主義精神,是人類文學史的魂。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基本上都是現實主義精神的產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說,他的作品無論是《草房子》《青銅葵花》還是《丁丁當當》,都試圖展示20世紀中國蘇北地區底層兒童的生活畫卷,社會現實和底層兒童的命運是他創作的靈感源泉。
“當我們的目光漸漸從歷史、從現實之上挪移開了,殊不知被我們忽視了的、漠視了的那一切,是文學創作的根本性寫作資源。”曹文軒認為,中國的兒童文學需要重新面對“現實主義”。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說,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的積淀,兒童文學創作也離不開現實的土壤。無論用哪一種體裁、哪一種技巧寫作,都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實踐“有根的寫作”。
兒童文學要給孩子“打精神的底子”
兩個“傻孩子”成為故事的主角——弟弟當當走丟了,哥哥丁丁出門尋找當當,他們由此開始了漫長的互相尋找,演繹了一幕又一幕充滿大善大美的動人故事……
由曹文軒創作、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丁丁當當》,獲得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頒發的以殘障兒童為題材的全球優秀小說稱號,發行量達500萬冊。
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還能獲得世界性的情感認同與價值認可,秘訣何在?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認為,曹文軒的創作展示了苦難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善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他讓孩子們懂得,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困頓、憂傷和疼痛,但前方依然有亮光。
“千千萬萬的孩子正是由此認識了社會、認識了人生,同時也獲得了繼續前行、創造屬于自己生活的勇氣。這種創作既是現實主義的,也是浪漫主義的,對于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具有啟示意義。”
曹文軒坦言,他寫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能用作品給孩子們“打精神的底子”。這個“底子”有三方面內涵:一是正當的道義感;二是正確的審美價值;三是希望流淌著悲憫情懷。
“兒童文學不只是給兒童的讀本,同時也是給成人的讀本。用悲憫之情關注現實,用大愛情懷傳遞溫暖,這是現實主義兒童文學應有的態度。”文學評論家孟繁華說。
中國兒童文學要與世界對話
或關注當下社會,表達少年兒童的生命狀態;或追尋童年記憶,探求成長與文化的淵源……現實主義兒童文學曾經是“中流砥柱”,標注著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高度。但如今,在市場潮流的影響下,它逐漸被邊緣化,各種奇幻文學作品占領了中國兒童文學的主流。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金波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僅可以真實地反映我們的生活經歷,讀起來親切有趣、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能引發思考,而這正是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力量。
金波建議,當代兒童文學作家,要把創作植根于廣闊的社會生活,從當下的現實中汲取營養,創作有中國味道、中國氣派的兒童文學作品,培育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學之花。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孫柱介紹,《丁丁當當》目前已翻譯成英語、韓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版權已輸出至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兒童文學越來越多地得到了國際認可,我們更要立足中國當代現實,為國內的少年兒童出版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同時,也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夢,與世界進行積極對話。”
編輯:曾珂
關鍵詞:用中國故事點亮孩子內心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