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拍賣時刻拍賣時刻
保利香港秋拍:林壽宇《1967年1月》767萬港元成交
相關閱讀:【雅昌專稿】為何在白色的天地里,他無人能比?
林壽宇《1967年1月》油彩 鋁 畫布 127.7×127.7cm 1967 年作
198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首開先例,將已于國際間享譽盛名,作品也已被世界各地美術館收藏的林壽宇,納入故宮博物院成為首件現代藝術藏品,此舉不僅代表著對于林壽宇藝術成就的肯定,同時也對于林壽宇扮演著中國傳統與現代文化遞嬗之間關鍵角色的認同。
2010年在自己50年回顧展上的林壽宇
根據2010年高雄市美術館出版的《一即一切:林壽宇50年創作展》記載,林壽宇“白色”系列最大尺幅作品《現代繪畫浮雕雙聯作》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典藏。而此次保利拍賣呈現的《1967年1月》則是目前私人收藏中最大尺寸的60年代創作,作品完成后一直留存于藝術家手上,隨著他回到臺灣定居,作品才轉由友人珍藏,至今半世紀首次現身于拍賣市場。
在《1967年1月》中,林壽宇將具體與澎湃的情緒收斂為極簡的塊狀之中,經過嚴謹計算,將正方形的畫布劃分為兩個不等份的矩形,而居中平行排列粗細面積不一的布陣,這些不同色調的白,來自不同次數油彩的覆蓋,重重迭迭產生密度的變異導致色彩微妙差異。
藝評家王秀雄曾說:“林壽宇簡直把自己限定于長方形和白色的最簡要素內,譜出最大的律動和最豐富的白色層次。這一種豐富的白色層次和長方形的反復,所構成的內涵是如此的緊湊和多樣。”《1967年1月》成為“白上白”的重復堆迭,在一塊平面上演繹另一塊平面的次序關系,建構多重空間的無限延伸,試圖表現東方禪學中宇宙空間的內涵性。
繪畫浮雕是林壽宇自60年代開始崇尚的效果,他將工業用的鋁片或壓克力版的迭加于畫布,使平面產生立體感,《1967年1月》為追求更多復雜層次的變化,林壽宇先以膠帶圈限區塊的面積,然后以緩慢的油彩涂繪增加了平面的色層,在大方形之上迭加小的色塊,最后以條狀的鋁片與壓克力結束,現成物建構質地差異產生的視覺效果,與具有厚度的邊緣因光線而產生陰影,成功地于超越平面限制,使畫面產生浮雕感。
然而 《1967年1月》畫面中的鋁片與壓克力面積與以前作品相比明顯縮小,僅是畫龍點睛的效果,說明藝術家不再依賴異質材料的輔助創造浮雕的視覺效果,而是透由不斷實驗后,掌握成熟平面厚涂的肌理的方式,而進入其藝術生涯的下一階段。
編輯:楊嵐
關鍵詞:保利香港秋拍 林壽宇 林壽宇《196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