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保持定力信心 邁向制造強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回應當前工業經濟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題:保持定力信心 邁向制造強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回應當前工業經濟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工業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筋骨,是在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國重構競爭力的有力抓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創新為驅動,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契機,我國工業經濟正呈現出新態勢,向好因素逐步聚集,轉型步伐正在加快。
如何看待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中國制造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對上述問題進行回應。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向好態勢明顯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在直面挑戰、搶抓機遇中,不斷提升經濟韌性和抵御外部風險能力,呈現出平穩向好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快于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
在諸多指標中,投資增速是亮點之一。苗圩說,今年1至8月我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比去年同期快3個百分點,實現了2016年3月份以來最快增速。
“今天的投入將帶來明天的產出。”苗圩說,這些支撐了工業穩定向好的運行態勢,也表明了企業、產業和社會對我國制造業的良好預期。
高技術制造業的表現彰顯著結構轉型的步伐。苗圩說,前8個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快于整體制造業5.1個百分點。電子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等行業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
苗圩說,中國制造結構調整在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創新作為發展第一動力,重視研發,緊盯市場,變革機制,走上從制造到創造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擁抱信息技術,產業、企業融合態勢顯現。苗圩說,截至目前,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73%,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結合催生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業態,帶來了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苗圩說,盡管在科技等領域,我國和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工業經濟運行也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堅持創新發展路徑,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利用好內需潛力,釋放制度優勢,就能將不利變為有利,推動中國制造發展進入新的平臺。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發展信心
面對穩中有變的環境,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才不會迷失方向。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為未來經濟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
苗圩認為,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制造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巨大的國內市場、完備的產業鏈條和適應全球標準的品質保障體系等為中國制造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長期向好的工業經濟基本面、持續推動的創新轉型成為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壓艙石和動力源。
苗圩認為,就近期而言,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企業、產業的影響有限。我國制造業具備較大回旋余地,有韌勁、有能力克服現在遇到的困難,有底氣、有信心化危為機。
“我國將保持戰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針,切實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化。”苗圩說。
近期,穩預期、提信心的舉措正不斷發力。苗圩表示,下一步將完善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持續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推動制造業“雙創”發展。
在企業減負方面,苗圩說,要發揮好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確保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開展涉企保證金專項檢查等,將企業減負落到實處,同時將在全國選取二十多個城市,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產融合作試點,促進金融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要把握好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苗圩說。
堅定對外開放 合作謀求共贏
一個開放的商品、服務和資本市場,必將推動相關國家和全球經濟的增長與繁榮。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謀求自己的發展,唯有合作共贏才能通向世界更好的未來。
“雖然中美經貿摩擦升級,但我們對外開放的決心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苗圩說,在新一輪的擴大開放中,我國降低外資進入中國的準入門檻,特別是在一般制造業領域進一步放開了汽車、船舶和飛機等制造業外商準入的門檻,并制定出了對外資開放時間表。與此同時,我國較大幅度降低了工業產品的進口關稅,對外開放取得了新的進展。
“現在,我國關稅總體水平低于發展中經濟體總體水平。隨著進一步的擴大開放,我國還將分年度、分期不斷降低進口關稅水平。”苗圩說。
在繼續堅持“引進來”的同時,我國還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相信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不會受到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苗圩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制造強國 工信部 工業經濟 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