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自制浸泡酒盛行:人人都能當“黃藥師”?
記者在河源的一家銷售自釀藥酒的小店,發現了一瓶用蛇泡的酒。
藥酒竟埋在“糞地”里
幾個月前的一個傍晚,梅州市中醫院急診科突然送來一位患者:男、65歲、已陷入半昏迷狀態。“不僅嘔吐,還腹瀉,整個人抽搐……”據其家人講述,當天下午老人喝了幾口藥酒之后就出現這一系列狀況。老人清醒后回憶,因為常年風濕骨痛,聽說一名赤腳醫生技術不錯,便找他配了一些藥材制泡藥酒,藥酒是外用的,一段時間后覺得療效有點慢,就想著喝一口試試,不料差點賠上性命。
廣東民間流傳著“喝口藥酒,強身健體”的說法,殊不知,自制浸泡酒帶來的健康隱患可不小。廣東省食藥監局曾多次提醒市民自行泡制酒要科學謹慎,不飲用不明中藥材泡制的酒,謹防食物中毒。食品經營單位也嚴禁非法泡制及銷售藥酒。南方日報記者近日走訪河源、梅州、韶關等地調查發現,自制浸泡酒依然盛行,有在酒里泡藥材的,有泡植物的,還有在酒里泡老鼠、貓頭鷹、馬蜂的……
調查 自制浸泡酒盛行
記者在河源、梅州、韶關等地調查發現,自制浸泡酒的現象十分普遍。在河源新城一條不足800米的街道上,散布著十幾家酒鋪,一壇壇浸泡著各種動植物的酒擺放在店內,看上去蔚為壯觀。
記者了解到,由于自制浸泡酒的利潤高,不少餐飲店加入到銷售的行列。自制浸泡酒的成本極低,通常在小作坊里以3元/斤、8元/斤批發出去,餐飲店等銷售點進價不超過20元,賣給消費者的價格一般在40元左右。
“雖然很多賣自制浸泡酒的人都說自己的酒泡了兩三年,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在泡了兩三年的底酒中不斷摻入新酒,有些不良商家為了讓酒看起來顏色深,還會添加色素。”河源一名從事酒行業的人士爆料說。
自制浸泡酒同樣在韶關盛行,翁源的地窖酒頗為出名。記者走進其中一家地窖酒酒鋪,在酒鋪的后面就是釀酒作坊以及埋藏地窖酒的田地。15畝地上散養著雞、鴨,糞便散發著腥氣。“這里不存在衛生問題,都是全天然的,酒也都是密封好的,我們這里是百分之百的原漿。”該作坊工作人員一再強調自己泡的酒沒有衛生問題,而至于為什么要在埋酒的地方養殖禽類,其解釋說是因為地里有非常多蛇,雞鴨可以驅蛇。
據翁源當地的一名酒業經銷商介紹,由于自泡酒度數較低,地窖酒消費量很大,所以在部分終端銷售點出現“寧愿賣地窖酒,不愿意賣洋酒”的現象,在利益驅使下,近年來地窖酒十分盛行,產量越來越大。
政策 無批號出售藥酒涉嫌違法
記者走訪發現,自制浸泡酒在生產、銷售上已經形成產業鏈,而隱匿在山野間或是巷子內的小作坊衛生條件實在堪憂。
記者來到梅縣山坳里的一個自制浸泡酒小作坊,當天因為天熱停工,用于發酵酒的白色塑料大桶隨意地倒扣在地下。作坊里兩個小房間作為發酵室和儲存室,打開門一股霉味撲鼻而來。據當地人介紹,類似的小作坊在梅縣還有很多。
蕉嶺一家酒作坊老板對記者說,該作坊已在2016年8月取得由廣東省蕉嶺縣食藥監局發放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食品種類是白酒制造。該老板說,周邊有上百家類似的小作坊,但其中有登記證的不足10家。
在河源、梅州、韶關,記者走訪發現,由于監管部門嚴查,持有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的酒鋪不在少數,但持有該證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泡制和售賣藥酒。
“自制浸泡酒嚴格來說是無證生產,不能流通,不能銷售。”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建議,政府職能部門可對公開銷售的浸泡酒進行全面檢測,進行風險評估和封存,然后研究解決辦法。同時,發揮行業協會會員自律作用,會員企業帶頭不制不售浸泡酒,并實行獎勵制度發動群眾舉報。
“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只是說明這是普通食品級的小作坊。強調功能性的藥酒一般有兩種批號,一種是保健酒,歸為保健食品,另一種屬于非處方藥(OTC),這就是‘藥’了。”廣東省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詠告訴記者,保健酒一定要經過國家相關部門評審,發放國食健字號(國家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才能稱為保健食品,才可以宣傳保健功能,申請這一批號都要臨床試驗的,而OTC的申請門檻就更高了,是按藥品要求審批。“小作坊生產的自泡酒,既沒有保健品批號,也沒有非處方藥批號,就屬于普通食品。在普通食品添加中藥材,按照食安法,這是很嚴重的違法行為。”
專家 建議清底摸查分類管理
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強調,要開展包括自制浸泡酒在內的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發出消費警示,提醒廣大群眾自行泡制酒要科學謹慎,不飲用不明中藥材泡制的酒,謹防食物中毒。同時,食品經營單位嚴禁非法泡制及銷售藥酒。
實際上,廣東省食藥監局曾多次提醒市民不要飲用不明中藥材泡制的酒,食品經營單位嚴禁非法泡制及銷售藥酒。但在自制浸泡酒愈加盛行的當下,提醒和建議明顯束縛力不足,行業規范也亟待提上議程。張詠建議,第一,政府監管要進行清底摸查,市面出售的自制浸泡酒有沒有經過發酵蒸餾、有沒有生產許可、有沒有流通許可,監管部門都應該心中有數;第二,建議分類管理。也就是要對自制浸泡酒的成分進行檢測,如果是傳統的民間工藝釀造,可以通過審批后發放生產許可證,但前提是自泡酒里的祖方要經過審批,來判定原材料是藥食同源的,還是純粹的中草藥,甚至是否蒸餾提取。如果使用的是純粹的中藥材,或者帶有毒性的,比如首烏、靈芝之類的,就一定要定量服用,一定要申報保健品,才能宣傳“養生”功效。“自泡酒的監管是非常重要的,時不時就因為自泡酒出現有損百姓健康的事情,如果現在不重視往后會愈演愈烈,到時候發展成一個‘怪獸’就很難監管了,自泡酒行業需要回歸理性。”張詠說。
“藥酒行業魚龍混雜,規范行業標準迫在眉睫。”廣東省中醫院鄒旭教授建議,國家標準委應組織、協調、聯合有關部門逐步解決標準統一問題,盡快出臺藥酒相應標準,規范快速發展的藥酒行業。產品標準的制定,應根據我國藥酒行業的實際情況,認真征取綜合中藥材種植、藥酒生產和經營消費等各相關方的意見,制定出具有先進性、適用性、完整性、通用型的產品標準。要完善藥酒生產標準實施保障體系,完善與產品標準配套的藥酒功效成分、有害成分、添加劑等物質的檢驗方法。
由于藥酒中大都含有天然野生的中藥材,有藥物屬性,考慮到藥材使用規范和藥酒對人體吸收的安全性,鄒旭教授建議,應當對藥酒進行安全評價試驗,對其基本要素進行測定。這項工作一些主流品牌的藥酒企業均已按要求進行,但還有一部分企業未引起足夠重視,提供的基礎數據很少,更沒有進行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和動物毒性試驗。還有小企業為追求功效好,私自使用一些國家嚴格規定為藥物類的、禁止添加的產品,這樣很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提醒 藥酒成“毒酒”僅一步之遙
自制浸泡酒流行,并演化成暴利行業,其中一個原因是“養生”之風興起,不少出售自制浸泡酒的商家都以強身健體、有治病的功效為賣點。比如“十全大補酒”,商家號稱用十種藥材配置而成,功效包括“溫補氣色,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以及四肢不溫”,當記者問及十種藥材是哪些時,商家卻都答不上來,只說“是老中醫配的方子”。這樣的自制浸泡酒對于人體健康來說就像潛伏的炸彈。
為什么民間有些自制浸泡酒會引起中毒?鄒旭介紹,首先是選擇了有毒的藥材來泡制藥酒。烏頭堿是民間自制藥酒中毒事件頻發的主要元兇,生草烏、生川烏等中草藥中就含有烏頭堿成分。民間用生草烏泡酒治療風濕及疼痛,因為烏頭堿易溶于乙醇,因此特別容易中毒。誤服外用的草烏藥酒,只需要一小口(10毫升)就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其他有毒藥物還包括馬錢子、草烏、川烏、全蝎、蜈蚣等。其次,民眾泡藥酒使用的藥材,沒有進行炮制直接拿來泡制,且沒有控制好酒與藥的比例,也會導致中毒。
鄒旭還提醒,不要信偏方。不論是普通市民還是民間自制藥酒的小作坊,都應該普及一些基本藥酒配制常識,避免盲目濫造,否則會給健康帶來風險。中醫強調對癥下藥,泡制藥酒應針對不同體質,而非一成不變。此外,民眾也應增強科學意識,不能盲目購買服用,目前有些中醫院有專門的藥酒門診,民眾若有需要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梅州人用來泡酒的材料因個人喜好、身體狀況、家庭經濟等選擇不一樣,無非就是補氣、補血、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等,甚至有些情況就是貪酒找借口。”梅州市中醫院急診科主任張鵬介紹,常見的藥材有北芪、黨參、當歸、熟地(藥材俗稱),這一類藥材泡酒用于補益氣虛;巴戟、杜仲、蛤蚧、鹿茸,這一類藥材泡酒用于補腎強身;白花蛇、獨活、牛膝,這一類藥材泡酒用于治療風濕骨痛等”。
據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姚媛介紹,民間有很多藥酒,對外宣稱內服、外用皆可,但藥酒屬性歸為“藥”,不能當普通食品一般想吃就吃。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老鼠、蛇、蜜蜂蜂巢、馬蜂、黑螞蟻,甚至有蜥蜴等都被制作成藥酒。“我們這里還有人把老鷹、貓頭鷹拿來泡酒,只是很少見。毛都不拔,還是活的,直接拿酒精清洗一下,丟進罐子中泡酒。聽老人說,活的泡酒療效更好。”一名河源當地人這樣描述市場上藥酒的種類——“沒有什么不能拿來泡”。
“老鼠、貓頭鷹甚至蜥蜴是否有藥用價值,目前并未得到相關的研究證實,而像馬蜂這種體內含有多種致命毒素的生物更不贊成泡酒服用。蛇、黑螞蟻雖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藥效,但并非所有的蛇類、黑螞蟻都可入藥酒,毒性較大的品種也不建議泡藥酒。”姚媛表示,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藥食同源原料目錄(2017版)》中推薦了烏梢蛇、五步蛇可藥食兩用,有其他資料證實黑螞蟻中的鼎突多刺蟻無毒且藥用價值高,這些才可作為泡酒原料。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彭穎 李劼 嚴慧芳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統籌:趙兵輝 歐旭江
編輯:趙彥
關鍵詞:自制浸泡酒 黃藥師 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