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出實招推動城市功能修補更新
日前,北京提出到2020年,將實施近200億元資金的項目,大幅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攻克空間資源缺乏的問題,補上相關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缺口,化解這個區域的民生痛點。在著力解決好群眾急事、難事、眼前事的同時,又兼顧長遠,為地區未來功能優化調整打好基礎。
26所幼兒園和中小學、1.3萬個學位、數千個停車位……對于生活在北京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的居民來講,一大波全方位優化提升公共服務的“大禮包”已經在路上。
日前,北京市發布了《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該《計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將實施近200億元資金的項目,讓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推動城市功能修補更新和大型社區民生改善,使其成為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相匹配、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現狀
上班路上有煩惱
早晨6時半,在5號線天通苑北站地鐵站,李慧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等待著踏上通往市中心的地鐵。
除了周末,李慧每天都要這樣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單程就需要90分鐘,而這幾乎是多數天通苑居民生活的寫照——在城區繁華地段工作,在郊區居住,每天將大量精力消耗在“舟車勞頓”的通勤上。“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成為天通苑上班族的共同感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問題的形成既有規劃理念歷史局限性的影響,也有超預期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自1998年前后北京在該地區啟動大型保障房項目建設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特別是由于周邊毗鄰中關村科學城以及租住成本較低等因素,該地區人口快速集聚,截至目前,現常住人口約86.3萬人,接近東城區的人口總量。伴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交通擁堵、職住不平衡、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紛紛出現,形成了晚上“睡城”、白天“堵城”的局面,居民意見不小。
根據2017年9月份大數據監測數據看,該區域擁堵時間長,早晚高峰比全市平均早1小時,全天擁堵時間也比較長。全市地鐵站進站客流量排行前十的地鐵站有7個處在該區域。回龍觀地區居住的人口,80%左右就業地分布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三元橋等區域;天通苑地區居住的人口,85%就業地分布在立水橋、北苑、亞運村、CBD、望京、三元橋、中關村、上地等區域。
雖然人口高度集中,但該地區公立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卻很少,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導致本地區的孩子不愿意在那兒上學,許多孩子跑到中心城上學。人們平時老說回龍觀、天通苑地區交通擁堵,除了上班族潮汐現象之外,還有大量的學生也是早出晚歸。另外,整個回龍觀、天通苑地區63平方公里,只有兩座消防站,按照接警必須在5分鐘之內到達現場的要求,顯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舉措
補上空間資源缺口
針對百姓反映的民生痛點難點問題,北京市委市政府組織深入調研,全面摸清情況,梳理出這個地區的三大類問題:第一大類,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欠賬多,缺口大,不均衡。第二大類,交通基礎設施缺乏系統性,對外的連通差。第三大類,市政基礎設施標準低,不完善。
《計劃》對諸多民生問題,尤其是居民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以及路網建設、交通、供水排水和供電等方面的問題,逐一予以回應,提出了公共服務、交通治理、基礎設施、社區治理四大領域17項具體任務97個正式項目。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強認為,教育學位的缺口、基層衛生服務站的缺口、服務中心的缺口、消防站的缺口、派出所的缺口,這里面實質上隱含著一個問題,就是空間資源的匱乏,現在要想在這一地區找地兒,建學校、建消防站、建派出所、建街道辦事處都很難找到建設用地。
“空間資源缺口是我們下一步要集中力量攻克的。”王強表示。針對用地資源十分緊張的局面,甚至在天通苑地區已沒有土地的現實矛盾,《計劃》按照整合資源、深度挖潛、高效利用、均衡布局、跨區統籌的路徑,加快推進幼兒園、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投用。
“為解決空間資源缺乏的問題,首先要盤活現有公共設施資源,還規劃公共設施本來功能,確保盡快投入使用,如天通中苑G區文化中心、新建體育館、天北衛生服務中心等;其次是挖潛地區閑置空間資源,推動地區空置房合理利用,增加社區服務、物業管理以及社區圖書館、活動室、志愿者工作站等社區配套功能;此外,還要統籌周邊地區資源,實現區域公共設施共享共用,如利用綠色產業用地建設體育設施、適當擴大東小口規劃教育設施規模、加快實施北七家鎮歇甲莊一級開發項目等方式,補充天通苑地區的相關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缺口。”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副主任王瑋表示。
交通擁堵是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北京市交通委發展計劃處處長高增華表示,將堅持公交優先,鼓勵綠色出行,建設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區域慢行系統,引導出行結構和出行方式轉變。加快啟動北清路和安立路“一縱一橫”快速化提級改造、加快完善定泗路、北苑東路等“五通五暢”的骨干路網架構,系統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疏通北郊農場橋、林萃路五星啤酒廠等堵點斷點,加強停車管理,實現交通有序好轉,有效緩解區域交通擁堵。
轉變
從抓增長到補短板
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問題的形成由來已久,短短三年時間能否起到預期的效果?對此,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董文勇態度樂觀:“三年行動計劃不應簡單看成一個項目,而應放到中國城市治理深刻轉型這個大的背景下去看,可謂是水到渠成。”
過去,城市發展的歷程中,推動和容納增長曾經是城市的主要功能,隨著城市治理從單純重發展和重建設的階段,向城市建設、管理并重的階段轉變,日益體現出服務型治理的特征,需要整體性提升城市治理體系能力。尤其北京已經進入減量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對建成空間開展“城市修補”,在城市更新中進一步提升空間品質。“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抓增長’到‘補短板’,正是體現了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變革,有助于滿足人民群眾對便利性、宜居性的需要。”董文勇認為。
“此次三年行動計劃總投資達195.2億元,其中政府投資約155.8億元,計劃實施97個正式項目和一批儲備項目,涵蓋了這個區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以及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的任務,通過這些項目的加快落地實施,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區域的民生痛點問題。”王強介紹。
既要著力解決好當前群眾的急事、難事、眼前事,同時又要兼顧長遠,為地區未來功能優化調整打好基礎。譬如打通陳營東橋、接收回購投用一批幼兒園和中小學校、補充社區衛生服務站點,建設自行車專用路,將加快實施,限期建設和完成;一些需要逐步推進予以解決的,譬如交通路網、雨污分流工程,跨區域做好成本、規劃統籌等等,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由易到難,攻堅克難,有序推進。
記者獲悉,為保障三年行動計劃貫徹落實,取得實效,北京市委市政府從實施、資金、政策、組織等方面都給予了充分保障。實施方面,所有任務按照年度工作計劃,制定“目標、任務、時間、步驟、責任”一體落實的“路線圖”,狠抓落實;資金方面,市級也將加大對這個區域的政策傾斜,提高市級資金支持比例,還將綜合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等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政策方面,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本市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試點工作流程辦理相關手續;組織方面,建立了市領導親自掛帥,市、區多部門參與的協調調度機制,確保目標實現。
編輯:秦云
關鍵詞:城市功能 修補更新 回龍觀 天通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