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悶熱走處暑到!過好秋天記住它
過了處暑(農歷七月二十四日,公歷8月23日),炎炎夏日就這樣過去了,干燥的秋季隨之而來,“潤”成了養生的主題。
秋補“潤”當道 首選秋三樣
國家一級營養師王雷軍:咽干發熱、大便干結的情況如果發生了,有三樣食物是我所推薦的,銀耳、橄欖酸梅湯,還有黑芝麻。
銀耳潤肺生津的效果很好,可以單獨燉一碗銀耳冰糖湯。還有一道適合秋天喝的飲品就是橄欖酸梅湯,生津止渴的作用很好。現在正是新鮮橄欖上市的季節,可以取新鮮帶核的橄欖三四顆拍裂,再加入兩三粒烏梅加水同煮,再往糖水里放一點點鹽,口感很好,還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黑芝麻對于季節性的腸燥便秘很有效。很多人喜歡在燒餅表面撒點整粒芝麻,這種吃法不是很科學,因為芝麻外面的膜只有把它碾碎,營養才能被吸收。炒熟是個好方法,再將其磨成芝麻粉,和到面粉里蒸成芝麻饅頭,口感清香且營養豐富。
秋乏睡當道 多睡1小時
出伏以后很多讀者朋友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會感到懶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處暑節氣,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門診楊曉輝主治中醫師建議大家,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另外,還要加強鍛煉,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秋凍捂當道 捂住三部位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楊國華:老話說,春捂秋凍,但像肚臍、后背和雙腳可凍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秋捂肚臍——— 拒絕露臍裝。初秋的露臍裝成了街上一景。但肚臍歸屬任經,對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歸這里管,風寒入侵會誘發痛經等婦科疾病。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人就別指著被子護肚臍了,還是穿上睡衣更保險。
捂后背——— 涼席趕緊撤走。入秋后,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冬天才不怕寒邪。后背上的督脈有溫陽的作用,因此,養護陽氣就要讓后背暖一暖。睡覺還鋪涼席的趕緊撤下來。
捂雙腳——— 穿涼鞋要穿襪。“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頭部適宜保持相對低溫,而足部應注意保暖。腳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陽經的起點,掌管著肝脾腎等重要器官,受風著涼自然會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因此,還不舍得脫去涼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襪子再穿涼鞋。
秋練慢當道 運動選慢的
北京體育職業學院運動人體科學教授牛映雪:運動量過大會導致出汗過多,陽氣耗損。秋季鍛煉應以慢運動為主打。尤其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最好選擇平緩輕松、出汗較少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步行等。秋天早晚溫差開始變大,低溫狀態下肌肉的黏滯性較高,如不做熱身活動就開練,很容易導致肌肉、韌帶損傷。除了扭動頸肩熱身以外,運動時不妨系個小圍巾或穿高領衫,防止涼風吹頸。
參考資料
①揚子晚報網:處暑節氣溫差拉大,養生防病這四“點”要做好!
②當代健康報:初秋要捂三個部位
③健康時報2011年09月01日:秋補“潤當道”
④健康時報2011年09月01日:初秋鍛煉應遵4A原則
編輯:趙彥
關鍵詞:悶熱 處暑 秋乏 秋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