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抑制“天價片酬”,僅靠自律有點懸
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聯合六大影視制作公司,共同發布《關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下稱《聲明》),首次明確了演員的最高片酬限額,即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見8月12日《新京報》)
演員“天價片酬”是種頑疾。資料顯示,日韓與好萊塢明星片酬通常只占電影總預算的20%至30%,而國內一部電影投資中有的甚至高達80%都用于支付演員片酬,少的也有50%。 去年,四個行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要求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然而收效甚微。就在不久前,有網絡爆料稱,某女星三四天時間片酬就高達6000萬元。
在“天價片酬”之外,影視行業還爆出“陰陽合同”等問題。對此,今年6月相關部委聯合印發通知要求治理。而上述9家公司發布《聲明》,就是在落實部委文件要求,既有示范作用,又填補了先前抑制“天價片酬”缺少對單個演員片酬限額的空白。每一個行業成員都自覺抑制“天價片酬”等不合理現象,才有望改變行業不良風氣。
不過,上述《聲明》只是表明了相關企業的態度,至于是否嚴格遵守承諾內容,目前還不便下結論,單方的所謂自覺承諾并不可靠,況且影視行業企業還有可能通過其他手段規避各種片酬限制。
從規范全行業演員片酬的角度來說,需要行業自律但僅靠自律遠遠不夠。只有完善諸如《電影管理條例》《電視劇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網劇管理制度,將演員片酬 、“陰陽合同”詳細寫入,并加大對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才能真正給“天價片酬”套上緊箍咒。此外,從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的經驗來看,治理“天價片酬”不外乎市場和法規兩種主要手段。但在國內,市場自我凈化功能基本上是失靈的,而相關法規又不健全,這是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片酬 天價片酬 演員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