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擴大“捕殺”癌細胞 生存期延長50%
昨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對外發(fā)布,由該中心傅劍華、劉孟忠教授牽頭的一項新輔助放化療并手術治療局部晚期食管鱗癌的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性研究成果于2018年8月9日正式發(fā)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臨床腫瘤學雜志》,以下簡稱JCO)。這是JCO創(chuàng)刊以來,首次有中國醫(yī)生主導完成的食管癌臨床研究成果發(fā)表。
這一研究經過10年400多名臨床患者的數(shù)據(jù)追蹤和嚴謹統(tǒng)計,證明在傳統(tǒng)的單純手術治療,切除肉眼可見病灶的基礎上,術前通過放化療在患者體內擴大范圍“捕殺”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能夠有效地控制術后復發(fā)和轉移,患者的五年生存期有望超過50%,大幅度延長了生命。
食管癌在中國:
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全球占比過半
項目牽頭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醫(yī)師、食管癌治療首席專家傅劍華教授介紹,食管癌是世界上第6位常見的惡性腫瘤。中國是食管癌高發(fā)國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新發(fā)病例25.9萬例,死亡21.1萬例,超過90%的中國食管癌為鱗癌,嚴重地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命。目前,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單純手術切除的5年生存率僅為20.64%~34.00%。
據(jù)了解,當前國際上針對局部晚期食管鱗癌的最佳治療方式尚沒有充分證據(jù)。雖然已有來自歐美國家的研究曾對“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手術治療”的療效進行過探討,但是仍存在樣本量太少、最終結果不一致等問題,證據(jù)級別比較有限。而國內這一癌中的治療普遍缺乏綜合治療的理念,雖然國外術前新輔助治療已成趨勢,但要在國內推行還缺乏有力的中國數(shù)據(jù)支撐。因此,對于中國、日本等食管鱗癌高發(fā)的亞洲國家來說,針對亞洲人群進一步開展此類研究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此外,由于我國處于世界食管癌高發(fā)地區(qū),加上大部分亞洲人群罹患食管癌都為鱗癌,這一研究相當于有望為我國大量的患者提供一套“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
十年磨一劍:
八中心通力合作 為患者續(xù)命
傅劍華介紹,這項研究從2007年啟動,歷經10年,由國內8家腫瘤防治中心共同參與,共入組患者451例,隨機分組為術前放化療組224例,單純手術組227例來進行療效對比,研究人員對這些患者進行了術后長達三四年以上的隨訪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術前接受了放化療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完全緩解(也即,切下來的病灶經過病理檢查,已經發(fā)現(xiàn)沒有癌細胞)的達到43.2%。最終結果證實,術前放化療并手術可延長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總生存,將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壽命延長將近50%。
傅劍華感嘆,進行這樣一項“十年磨一劍”的大型臨床研究,是需要團隊成員都能“耐得住寂寞”的。時間周期長,人員入組進度慢,依從性較差,醫(yī)生和患者都對術前放化療治療模式的安全性有擔憂,顧慮晚期患者的身體狀況本來已經很差,承受不了放化療毒副作用的痛苦。剛開始面對困難,大家只有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堅持。堅持高質量地做好每一個入組病例,并不斷優(yōu)化研究方案。
隨著研究的推進,療效逐漸顯現(xiàn), 2011年如期進行了中期分析,結果證實了術前放化療的近期療效高,安全性好,研究者們有了更強的信心,患者的依從性明顯改善,入組進度大幅提升,終于在2014年底完成全部入組目標。通過多中心的10年的通力合作,終歸完成了屬于中國研究者自己的優(yōu)秀臨床研究,奠定了術前放化療并手術治療局部晚期食管鱗癌模式在國內外的地位,這也將為優(yōu)化國內外食管癌治療指南,推廣食管癌綜合治療,造福食管癌患者發(fā)揮重大作用,高水準地解答了國際食管癌領域的焦點問題。
新診斷患者中
三至四成適用新方案
傅劍華介紹,手術只能清除肉眼看到的腫瘤,無法抓住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以往食管癌治療失敗,就是因為術后的腫瘤轉移和局部復發(fā),現(xiàn)在通過術前的化療藥物作用于全身、放射線療法穿透病灶,其疊加效應更大,讓病灶縮小,癌細胞數(shù)目、活性減少,在手術之前就擴大“捕殺”癌細胞的范圍,達到腫瘤“降期”,可以低手術難度、控制術后復發(fā)和轉移的問題,可謂“一加一大于二”。
據(jù)介紹,目前中大腫瘤防治中心每年新診斷的食管癌病人就有1000多例,其中70%~80%屬于局部晚期和晚期的病人,而其中有將近一半,也就是說所有新診斷的患者中,有30%~40%適用于這一新方案進行治療,有望從中獲益。(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余廣彪、楊森)
編輯:趙彥
關鍵詞:食管癌 癌細胞 生存期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