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公費師范生發揮出更大作用
實施11年之久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有了新變化。據教育部近日出臺的新規,“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將調整為“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具體表現為,公費師范生享受免繳學費、住宿費和補助生活費政策,畢業后一般回基層學校任教,并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此前是10年)。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范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此前是2年)。
變“免費”為“公費”,一字之調整,透露出完全不同的意味?!懊赓M”二字,容易被理解為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學生的一種特殊幫扶,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選擇讀“免費師范生”,有時候會遭遇異樣的眼光。調整為“公費”,意思是一種無差別的政策支持,不管是什么生源,只要有志于教育事業,都可以報名。這種變化雖然細微,但從一些列政策配套的需要來看,是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必須解決的制度性前提。同時,變10年為6年,是正視到了“免費師范生”的現實訴求。雖然政府鼓勵他們終生從教,但在多元社會的大環境之下,在基層服務時間過長,不利于免費師范生規劃自己的人生,以及選擇多樣性的工作、生活方式,甚至很多人因為這種捆綁年限過長,放棄了選擇從事教師職業。在這一點上,國際經驗普遍規定服務年限為5年左右,實踐已經證明,此種年限規定更接地氣也更為實際,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這兩方面的調整,從根本上是為了解決鄉村教育的“失血”問題。毋庸諱言,鄉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薄弱環節,盡管新校舍不斷建成,教師待遇穩步提高,然而鄉村教育的“失血”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教師的流失率較高。從教師培養機制來講,師范院校的培養特別是“公費培養”,是保障鄉村教師“回血”的重要支持機制,這意味著必須作出政策調整。過去的經驗表明,“免費師范生”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下不去”,對首屆免費師范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31.9%的人愿意從事教師職業,他們總體上從教意愿不強,而且不愿意回到貧困落后地區。二是“留不住”,基礎教育在一線,需要有甘于付出的理想和情懷,更需要有忍住外界誘惑的定力,這對年輕人來說并不容易。從這個層面上,調整的目的是為了加大政策吸引力,招錄更合適的學生,從而為振興鄉村教育助力。
如何鼓勵公費師范生下得去、留得???有人認為,應該加強行政的主導能力,強化“具?!薄奥募s”“批準”“處罰”這些環節,千方百計保證他們下基層,并著力防止公費師范生流失;也有人認為,應以激勵、引導、尊重、寬容的態度,面對實際,重視大多數公費師范生的合理訴求,加強有關服務。應該說,這兩種意見都很有道理,首先要明白的是,公費師范生是一種莊嚴的承諾,不管你熱不熱愛這份事業,只要簽訂了回基層任教的協議,就應嚴格恪守協議中的責任,倘若違反協議,追加違約金甚至納入失信名單都是必要的程序。其次,要重點改善鄉村教師的待遇、培訓和職稱評審等,讓待遇提升的幅度吸引優秀人才扎根鄉村教育,讓職稱評審的改善帶來晉升和改變的希望。此外,要完善公費師范生的錄用、調取和退出機制,使其呈現比較開放的狀態,從而釋放出制度活力,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參與其中。
教育強,國家強。而強教育,強教師是關鍵。切實把鄉村教育辦好,應該緊緊抓住教師培養這個“牛鼻子”,提高他們的待遇和職業尊嚴,讓他們為教師這份職業感到自豪與榮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師范生 公費 教師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