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長者飯堂”樹立居家養老好樣本
養老問題千頭萬緒,包括衣、食、住、行、醫等各方面,其中吃飯問題當屬首位。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大,買菜、做飯、洗碗等繁瑣家務日益成為負擔,求助子女家人很多時候也不現實。老人做飯難、吃飯難,成了不少地方一個棘手的問題。為了化解這一“痛點”,廣州率先嘗試“長者飯堂”,扎扎實實地推進以“大配餐”為重點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7月23日人民日報)
當筆者看到這則新聞,告訴家中老人時,老人很是羨慕:“要是我們這兒也有這樣的飯堂就好了”。的確,對于老年人來說,每天的吃飯是個大問題:本身吃不了很多,也難有精力每天買菜做飯,基本上應付了事。廣州市興辦老年人助餐點長者飯堂,為老人們解決了現實困擾。
有數據顯示,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三種養老模式分布占比約為3%、96%和1%。可見,居家養老模式已經成為我國養老模式中的主流。人到老年,飯量越來越小,生理功能、行動能力逐漸衰退,而現代家庭的小型化、少子化、高壓力,都讓晚輩專門照顧老人顯得力不從心。相比之下,長者飯堂優點多多:
首先,通過很多具體、細微的制度設計,在政府、社區和老人之間搭建了基本合理的責任共擔機制。按照“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辦法“眾籌”,各方都在愿意支付且支付得起的范疇內取得共識,達到幫助老人實現居家養老的目的,而企業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能做到盈虧平衡,則是“長者飯堂”避免曇花一現、保持長盛不衰的驅動力
其次,到飯堂吃飯,不僅不用買菜煮飯,極大地方便老人們的生活,而且菜式多樣,注意營養搭配,避免了老人們剩菜剩飯吃幾天的不衛生習慣,有利于老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增添了老人與他人與社會的交流互動,有效驅除獨居的痛苦和煩惱。
但俗話說,眾口難調。在“長者飯堂”規模日益擴大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比如新增點難以落地、餐飲服務質量不穩定、企業運營成本高、用餐人數在減少等情況。因此一方面要強化政府主導,積極發展多元化的養老模式,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積極參與,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配餐服務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拓寬服務范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長者飯堂”逐步升級為整合專業資源、搭建鄰里交流、志愿服務、互聯網共享等多種平臺的“長者之家”。
“長者飯堂愛心餐”不僅養了老人的胃,更暖了民眾的心,樹立了居家養老好樣板。希望廣州“長者飯堂”取長補短,越辦越好,也希望這種政府主導、各方襄助的愛心共贏模式,能夠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與完善,滿足老人們多元化養老需求,破解老齡化社會難題,全面促進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養老 老人 長者飯堂 居家 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