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臺資企業為何扎堆赴大陸上市
A股“臺商板塊”有望成形
臺資企業為何扎堆赴大陸上市
□任成琦
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工業富聯(簡稱FII)近期在上海證交所A股上市掛牌。臺灣聯電子公司和艦科技也宣布赴A股上市。目前臺上市公司子公司赴大陸掛牌者已經有6家。據統計,臺商約有18家上市上柜公司的大陸子公司,都想赴陸掛牌。
事實上,鴻海另一子公司2017年11月就向深交所申請上市。加上工業富聯,一旦這兩家公司都在A股掛牌,則鴻海借此在大陸開枝散葉的模式,或將成臺企赴陸上市的新參照。一旦臺企在A股涌現IPO(首次公開募股)潮,未來A股“臺商板塊”勢必成形。
潮 流
“上市正在成為臺商在大陸發展的關鍵。”總部位于臺灣的富蘭德林證券已經運作8家公司在滬深股市和新三板上市掛牌,其董事長劉芳榮介紹。
早期,臺商赴大陸投資多是自有資金,以保持財務操作的靈活性。當企業成長帶動資金需求時,則以臺灣母公司融資支持。臺灣市場融資利率低,企業從內地融資的需求也有限。但隨著大陸市場的快速增長,投資大陸的臺商在滬深上市的必要性正在提高。
據統計,13年來已有約30家臺企在A股上市。隨著大陸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臺資企業在A股上市的速度與頻率越來越快。近兩年來,臺資企業赴大陸上市已經漸漸形成潮流。比如,哈森股份、元祖股份、亞翔集成、艾艾精工等臺企,都先后登陸A股。不少大陸臺商,開始選擇將A股作為第一優先考慮。
像鴻海,本業是勞動密集的代工制造產業,要在臺灣持續擴大發展空間有限,所以很早就選擇到大陸發展,這也是企業“臺灣接單,大陸制造”的典型。如今順流而動,鴻海和島內的其他指標性公司如聯電也以子公司名義尋求赴陸上市。而像它們那樣,通過分拆事業體設立大陸子公司在A股掛牌,也將成為島內其他大公司的參照系。
市 場
臺企對逐鹿A股市場感興趣,首要原因還是在于資金。有研究報告統計發現,同為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回臺IPO募資的平均金額為7.78億元新臺幣,而在大陸IPO,平均每單的募集總額為27.81億元新臺幣,后者幾乎為前者的四倍。
昆山漢邦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表示,臺商在大陸上市,投資報酬率非常高。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在A股上市后,將提升公司的資產規模,進一步充實公司的資本實力。
但也有不少臺商是家族企業,對融資和套現的需求并不強烈。“醞釀在大陸上市的臺商,其實很多把市盈率放在其次的位置,最關心的是能不能幫助打開大陸市場”,劉芳榮介紹,上市是在數億人之間最快樹立品牌的方式,品牌價值遠遠超過市盈率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大陸上市對臺商的業績貢獻非常直接。除了獲得和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更可以搶占大陸新行業的制高點。比如,大陸物聯網行業風口方興未艾,工業富聯就瞄準了這一點,把目標定為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制造服務商。
臺灣中興大學財金系榮譽特聘教授、前中興大學EMBA執行長楊聲勇接受訪問時表示,鴻海讓子公司在大陸掛牌,就是持續看好大陸市場并預先為未來做準備。
效 應
作為首家在臺灣交易所退市后轉戰A股上市的公司,鼎捷軟件的林連興介紹,這么做主要考慮到整合兩岸研發、人才資源,拓展大陸品牌、競爭市場,突破法令對資金限制三大因素。
有臺灣媒體這樣評論,一家公司選擇在哪里上市,標志著它相信哪一區域的金融市場,而且多把自己公司最重要的法律、金融、會計、行政等部門放在那邊。確實,臺企選擇在A股上市,根本原因,還是看好大陸市場,對大陸發展充滿信心。
像鼎捷軟件一樣,目前還有多家臺灣企業計劃在臺灣退市并在大陸資本市場有所作為。而隨著近年來政策調整,劉榮芳介紹,目前臺商如計劃登陸主板和創業板需額外取得國臺辦批準,在新三板掛牌則需地方臺辦批準,“其他門檻與大陸企業要求一樣”。
大陸推出惠臺31項措施后,讓島內對未來臺企赴陸上市的進程多了一份樂觀和期待。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從國臺辦已經表態要支持臺商在A股IPO后,大陸各地方政府隨即投入輔導工作來看,有關臺企在A股掛牌的惠臺措施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臺企選擇到大陸上市,直接導致臺灣股市上市企業銳減。有臺灣媒體稱,對于臺股市場而言,A股的磁吸效應將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考驗。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大陸 上市 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