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新疆“旅游+非遺”打造有深度的最美風景
新疆喀什老城。姚宏波攝
“這是難忘的旅游體驗記憶,好有趣。”7月9日,來自廣州的游客吳雨澤在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傳承人、喀什老城土陶技藝第六代傳人吐爾遜·祖農的指點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烙有“喀什印象”的土陶作品。
在新疆“旅游+非遺”的融合已是大有可為的發展方向,熔鑄出更具歷史文化底蘊與厚度的風景,這種融合不僅可以讓非遺大放異彩,也賦予旅游更蓬勃的生命力。
吳雨澤和同行的伙伴們,一大早就在國家5A級旅游景區喀什老城東門外,共同體驗了千年古城迎接貴賓的獨特禮遇:一場集民族音樂、舞蹈、祈福于一體的盛大仿古入城儀式。載歌載舞、光影交錯間,時光仿佛穿越千年,而這,只是開始。
體驗“非遺”讓旅游更有趣
喀什老城百姓的生活、生產都融在城里,3000多家各類商鋪星羅棋布,游客漫步在如迷宮般縱橫交錯的小巷中,“小確幸”接踵而至。
游人走到這個拐角遇見鐵匠巴扎,在下個路口就見著棉花馬扎、醫藥巴扎、左轉看到琳瑯滿目的銅器、木雕手工制作店、往右轉就能買到散發著樸實麥香的馕、熱氣騰騰的玫瑰花茶……老城里家家戶戶都有各色土陶器皿、瓶盤罐桶、形態各異,天真古拙……在這里,傳統文化靜水流深,隱于尋常,非遺百姓日用而不覺,但無時無刻不吸引著游客的目光。
“巴扎是老城的靈魂所在。”據喀什老城區改造指揮部黨政辦主任師世雄介紹,目前,核心區的傳統非遺項目達到130多項。而巴扎的靈魂所在則是非遺,在花盆、坎土曼、馕、花帽巴扎里,非遺傳承人的“絕活”吸引著大批游客駐足。
作為喀什老城土陶技藝第六代傳人,吐爾遜從小跟著爺爺和父親耳濡目染,制作土陶,如今已成為古城中最資深的手工制陶人。
“這些年來,因為黨和政府的保護,以及旅游業的發展,我的這項技藝才紅火起來,不然早失傳了。”吐爾遜喜歡和游客聊天、交朋友,游客來到家里拜訪,既能讓自己的傳統手工技藝被尊重認可,又能帶來收入。
“制作土陶看上去不難,其實很考驗技巧,只有親自體驗才能知道其中的樂趣。”吳雨澤說,我打算通過網店售賣一些老城的“非遺”商品,相信會有很多人喜歡。
老城里銅器、土陶、木器、打馕等傳統工藝體驗項目,費用在30至90元不等,受益于旅游開發,當地五萬多人吃上了“旅游飯”。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私人訂制或親手參與制作一份屬于自己的“喀什記憶”正成為時尚新玩兒法,體驗“非遺”讓旅游變得更有趣。
“活態傳承”旅游為非遺增添活力
這些年的非遺保護工作確立了一個重要理念:見人見物見生活。新疆的非遺與旅游“親密接觸”后,多元化的旅游體驗項目應運而生。
國家5A級景區喀納斯有著“人間凈土”的美譽。定居喀納斯湖畔的圖瓦人精騎術、善滑雪、能歌善舞,曾以游牧狩獵為生。
“楚吾爾”是圖瓦人特有的樂器,是用葦科植物的莖制成,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只有四十多人會吹奏這種樂器,圖瓦人中希是其中一位。
“‘楚吾爾’能夠模仿出喀納斯的水聲、風聲、等大自然的聲音。”中希說,吹奏“楚吾爾”搭配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呼麥”的演唱,仿佛置身湖邊林間,聽流水和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意境悠遠。
隨著喀納斯村的不斷開發,超市、餐廳、星級賓館以及圖瓦人家訪點從無到有,游客絡繹不絕。2012年,中希和朋友們組成樂隊,專門演奏圖瓦樂器、唱圖瓦民謠,淡季每天會進行十幾場演出,旺季要演二三十場,游客們為大家帶來不菲收入的同時,也愿意參與到樂器、演唱學習中來,增強了旅游體驗性和參與性。
“旅游+非遺”打造有深度的最美風景
近年來,隨著文化與旅游不斷深入融合,非遺與旅游的牽手水到渠成。非物與旅游結合后,越來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遺文化、學習非遺技藝,甚至可以參與非遺表演、制作藝術品中,這對提升當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意義深遠。
“通過‘非遺+旅游’的方式,為非遺搭建了展示平臺。既能促進其發揮影響和價值,也是對非遺的最好保護和傳承。”新疆國畫院秘書長,新疆桑皮紙傳承推廣人巍寶山說,近年來,新疆深入落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自治區制定并實施了《新疆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探索建立傳統工藝振興機制,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并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非遺+旅游”等,通過多種途徑,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今,人們期待在旅行中獲得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也更看重旅游體驗。”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非遺+旅游”恰恰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新疆各地旅游資源豐富,再加入各自的非遺元素,變得更具特色與魅力,也讓“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傳承保護更具活力。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非遺+旅游”工作,打造更具有深度的最美風景,讓更多人深層次、多維度地感知“遼闊疆域 無限風光 新疆是個好地方”。
圖瓦人村落。資料圖片
喀納斯美景。資料圖片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旅游 非遺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