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聚焦海洋微塑料污染
中新社貴陽7月8日電 (記者 周嫻)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8日在此間表示,防治海洋微塑料是全球治理海洋的重要課題之一,需要各國攜手共治。
“塑料垃圾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海洋,從赤道到兩極,塑料垃圾無處不在,海洋生態系統深受其害。”王宏說。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海洋微塑料研討會”高峰會7月8日舉行,聚焦海洋微塑料防治。
“2017年我委托科研人員將深海海洋生物送到實驗室檢測,結果從在海面下4500米處生存的生物體內也檢測出微塑料。微塑料在海洋中的范圍之廣或許超出我們的想象。”王宏介紹,微塑料指直徑在五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會被貝類、魚類攝食,不利于其生長發育,也可能威脅到人類健康。海洋中的微塑料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
王宏認為,微塑料體積小,更容易作為病原菌和海洋入侵生物等的載體跨海域傳播。海洋微塑料是近年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新環保問題。
王宏介紹,中國政府對海洋微塑料污染問題高度重視。已在全國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對其他塑料袋規定有償使用,大幅提高使用成本。他說,中國從2016年起開展對海洋微塑料的試點監測,已初步掌握中國重點海洋海域和海洋生物體內的微塑料污染情況。同時,中國積極參與該防治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
“在緬甸,每天大約有八千個塑料袋使用十二分鐘就被丟棄。”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部丁敏貌說,通常這些塑料丟棄物在當地被直接掩埋,其中的有害物最終傳播到生態系統,有害于海洋生態。
“聯合國環境署對海洋微塑料飄浮垃圾所做的調查,表明單次使用塑料袋的禁用非常有效,但從長期來看,生物可降解性不會減少塑料垃圾的總量。”聯合國環境署生態司助理專家朱爽說。
為更好地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本次論壇最終形成了《海洋微塑料研討會倡議》。
該倡議提出,倡導包括東南亞各國在內的有關國家通過構建藍色伙伴關系,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在完善微塑料生產、消費、處置全過程管理體系;強化微塑料源頭管控;加快塑料制品替代化和環境清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鼓勵可降解塑料制品和傳統塑料替代品的生產與使用;呼吁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鼓勵社會組織、團體和公眾開展清理行動,倡導綠色消費等方式,控制海量微塑料排放,防止和大幅減少海洋微塑料污染。(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塑料 海洋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