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神經變性病科主任馮濤:
用團隊力量助力患者長期健康管理
即將搬遷至新院的北京天壇醫院,將成為目前豐臺區唯一的三甲綜合醫院。作為該院“帕金森病和老年癡呆癥”知名專家團隊的領隊,馮濤坦言面對豐臺區225萬常住人口,以及京南和周邊津冀居民的慢病診療需求,該團隊在積累了眾多經驗的基礎上已經做好了準備再出發。
患者人群逐年遞增
團隊接診能力兩年增長50%
上個月,電焊工老李因為手抖來到北京天壇醫院馮濤知名專家團隊求診。年輕時,老李從事線路板設備焊接工作,一開始手有些抖,以為是勞累過度的職業病,多年來也并未在意。不曾想退休后,癥狀反而更加嚴重,生活已經完全無法自理。
為了能夠在退休后安享天倫之樂,飽受手抖癥狀50來年的老李在家人陪伴下輾轉多個城市、多家醫院求診,新技術、老偏方試了無數,卻都不見效。最后,患者和家屬懷著渺茫的希望來到天壇醫院。
“患者順利掛到了團隊號進行就診,但團隊成員看了后很困惑,無法確診。大概三天左右,患者就轉到了我的門診,借助藥物測評和天壇醫院強大的分子影像技術手段,很快我們便確診老李所患疾病是比較罕見的帕金森和良性特發性震顫的疊加,通過疊加用藥后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這也就可以解釋患者之前的單一治療方法都不見效的原因了。”馮濤向記者介紹。
像老李這樣的患者,在天壇并不是個例。據馮濤介紹,我國城市化人群中,約1%~2%的居民有患上帕金森病的可能,6%~7%的居民有患癡呆的可能。患病人群中有不少是中年人,或是剛剛退休的老年人,他們仍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因而呈現出就診意愿強、診療需求高的特點。
“天壇每年接診的帕金森和老年癡呆患者的數量約以10%~15%的增長。盡管去年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后整體門診量有所降低,但團隊門診接診量還是增長了約5%,趨勢放緩,但患者需求也十分明顯。”馮濤表示。
為了更好滿足患者需求,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馮濤團隊自2016年成立知名專家團隊門診后,團隊成員已從最初的四五人擴充至13名醫生。人員增加也保障了轉診機制的快速和通暢,每位團隊成員接診的疑難患者均可在三天內轉診至馮濤教授門診,保證了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吸納新生力量增強團隊活力專業細分匹配患者需求
神經內科分科極細。不少患者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明確自己的癥狀,但到了醫院面對復雜的科室劃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掛哪個科室的號。為避免患者掛錯號,反復排隊,天壇醫院按照癥狀規范窗口掛號渠道,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就診便利。
“具體來說,我們從帕金森專病、老年癡呆專病、記憶障礙專病、震顫專病四大專病體系下面,又細分了六到八個門診名稱,比如癡呆門診中又細分為認知障礙、記憶障礙等不同類型。無論患者從哪一個入口進入,只要屬于帕金森和老年癡呆病治療范疇,我們都會將患者無障礙劃入團隊系統。”團隊成員馬惠姿大夫表示。
進入團隊系統后,馮濤按照醫生特長,再次為團隊劃分了震顫、肌張力障礙等多個不同專業隊列,讓醫生和患者需求實現最大程度的匹配。每一位初診的團隊成員都會成為長期跟隨患者的醫生,隨時為患者出現的疑難緊急情況約診不同專業的專家,實現上下聯動、相互轉診。這就相當于患者看一次病,就擁有了一個團隊的診療力量,因而就診也更踏實、更安心。
這樣輪轉的形式,更幫助青年醫生了解患者病情發展及專家診療方法。經過兩年積累,病人的認同感和青年醫生的成長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今年一位團隊成員拿下了全國病例比賽第二名,另外三位成員也在全國論文比賽中獲獎,還有兩位醫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每個人出去都有團隊的標準和水平。”談到這些成就,馮濤很驕傲。
搬遷至新院后,面對225萬豐臺常住人口在慢性病方面的診療需要,馮濤表示,還將進一步擴大知名專家團隊在患者群體中的品牌影響力,補充不同專業的新生力量,并對現有工作方式進行調整和業務擴展。比如,繼續挖掘團隊醫生專長,讓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可以有針對性地就診,真正實現以病人為中心,讓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程度的利用。
專家經驗凝結“健康處方”助力患者個人健康管理
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復診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除了應對疑難患者初診需要外,為了能夠盡可能減少等候時間和經濟壓力。兩年來,馮濤帶領的“帕金森病和老年癡呆癥”知名專家團隊針對大量復診老患者的需要,在臨床診斷、用藥、康復訓練等方面,還著力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實際情況的臨床路徑規范。
“知名專家團隊號源完全打通、上下聯動,肯定有患者會懷疑,怎么保證團隊成員在用藥、康復訓練等方面能夠獲得和專家標準一致的專業解答呢?”馮濤表示,考慮到團隊接診以中老年人群為主,患者理解力、記憶力、認知力都相應降低的難題,團隊成員發動“頭腦風暴”,集中了患者在常見誤區、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各類問題,設計撰寫了一整套易于操作的“健康處方”。
帕金森患者用藥后出現低血壓該怎么處理?出現便秘怎么對待?帕金森患者的運動障礙自己在家怎么鍛煉?“體位性低血壓睡覺時可抬高頭位(約15度到20度);帕金森患者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大量進食牛奶、雞蛋、肉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適度鍛煉,以散步、太極拳等運動負荷適度的運動方法為宜……”在團隊門診醫生診室,這些有針對性的“健康處方”被打印成冊,配發在每位接診醫生的手邊,以方便醫生們對應相應的項目,向患者講解發放。
“雖然每張紙上只有幾句話,我們總結出來也并不容易,普通人看起來有些啰唆,但對患者來說,已經能解答80%的困惑了。”馮濤教授笑言,“我始終堅持,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健康管理并不完全是醫生的要求,而是個人長期堅持的職責。因此,醫生需要把正確的信息傳遞給患者,讓患者真正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團隊力量 患者 長期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