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聞辦就“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根據中國政府網6月21日消息,國務院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具體工作由農業農村部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當天,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情況。
其中,有記者提問如果出現糧食欠收的情況,是否還會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潘顯政回應稱,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國幅員遼闊,局部減產并不代表全國面上的情況。如果某些地方欠收,更要激發、振奮農民的精神奪豐收,在其他方面以豐補欠。通過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既可以提振信心,又可以為農民增收搭建一個平臺。
圖片來自國新辦網站
韓長賦表示,近日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批復同意的。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一個節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審議,這是不多見的,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是一件蘊涵人民情懷的好事。
韓長賦 圖片來自國新辦網站
韓長賦稱,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央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韓長賦稱,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有助于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韓長賦表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批復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加強指導,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遵循“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原則,堅持農民主體、政府引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國目前已經有很多的節日,為什么還要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這樣的節日有什么樣的特殊意義,謝謝。
韓長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不是一般的節日,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自身體會,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長期做“三農”工作,現在農民終于有了自己的節日,我和大家一樣為億萬農民感到高興,內心也感到欣慰和自豪。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體會:
一是有利于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能夠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個方面對于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這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托,從而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所以,設立這個節日,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還是從社會進步上,都具有重要意義。我想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之后,大家會對這一點感受更深。
中新社記者:剛剛韓部長提到這個節日的設立意義特別重大,特別是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能否請您具體談一下,節日設立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謝謝。
韓長賦:這個問題很有意義,也說明你對這個問題很敏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中國農民豐收節”確實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也就是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設立的,它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呼應和促進體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農民,也要依靠農民。舉辦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辦這個節,可以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中國農民豐收節”對農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在精神層面必將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
第二,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鄉村振興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厚實的經濟社會基礎,豐收節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營造濃厚氛圍。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資源動員起來、聚集起來,有助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第三,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鄉村振興五句話二十個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層面。“中國農民豐收節”本身就很美好。辦這個節也是農民美好生活的體現。通過這個載體,展示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可以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中國日報記者:我國南北農時季節差異較大,不同作物收獲期各不相同,請問韓部長,為什么把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謝謝。
韓長賦: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和農事傳統密切相關。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也是撞了一個很好的日子,今天是夏至,夏至和秋分都是重要的時節,話農桑。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基于這樣幾點考慮: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另外,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谷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獲的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我們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便于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于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農民的創造,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從民俗上看,我們國家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畬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我們的先人非常智慧、非常了不起,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豐六二一,下半年豐九二三。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是星期天,而且連著中秋節,歡迎媒體朋友們、城鄉居民,到鄉村來望山看水憶鄉愁,與農民兄弟一起共度豐收節,共享農家樂。
光明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據我了解,有很多專家曾經呼吁設立農業或農民方面的節日。現在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設立這個節日,請問韓部長,您認為設立這個節日有怎樣的基礎和條件?謝謝。
韓長賦:看來你一直很關心這個問題。確實如你所說,有人多次提出這個建議。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有45名人大代表提出設立豐收節的有關建議。所以,這個節日的設立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農業農村部對國內外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也廣泛邀請了農業、文化、傳媒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基層農民代表座談研討。大家普遍認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十分必要,而且實施的基礎和條件已經成熟。你剛才講有哪些基礎和條件,我想至少有這么幾點。
一是農事節慶有傳統。我國古代就有慶五谷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通過舉辦民俗表演、技能比賽、品嘗美食等活動,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目前有13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節日,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積累了經驗。
二是各地有探索。這些年,很多地方根據節慶特點和假日節點,舉辦了具有當地特色、主題鮮明、和農事有關的節慶活動,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動、觀花賞景、采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參加過,這也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場有需求。現在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休閑觀光大眾化正成為常態,廣大市民也有回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味農村情調的需求和田園夢想,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四是發展有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水平,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農村改革、結構調整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可以說有巨大變化,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這些都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外,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在農產品收獲以后,會舉辦農事節日活動。比如波蘭的豐收節、美國的感恩節,葡萄牙的農業節,俄羅斯的農田日,巴西也有這種豐收之后狂歡的節日,這也為我們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借鑒。
當然,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最多、民族眾多、地域遼闊,農事品類最全,所以我相信,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會辦成世界上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為豐富、最有影響的農民節日、豐收節日。謝謝。
中評社記者:兩個問題,今年首次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請問這次慶祝有沒有計劃組織一些新的慶祝活動?第二個問題,現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請問這對我國農產品和農業有什么影響?如何緩解這樣的壓力?
韓長賦:“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一個全國性的廣大農民參與的節日。所以,這個節日一定是很隆重的、很豐富的,在全國層面也會舉辦一些活動,但更多的是在地方,發揮地方的創造性。各個地方有自己的農事特點,無論是農耕生產方式還是農產品品類,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不會全國統一搞很多的規定動作,主要是讓各個地方、讓廣大農民來創造。中國農民的創造力是非常強的,家庭承包、鄉鎮企業、進城打工等等,都是農民的創造。你問將來會組織哪些活動,農業農村部會牽頭組成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進行頂層設計,同時發揮地方創造。相信各地方的活動會各有特色、異彩紛呈。
關于你說的中美貿易摩擦,我想說兩句。關于中美貿易摩擦問題,我國外交部、商務部已經明確表明了中方立場和態度。農業農村部完全贊同,我們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
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全媒體記者:聽到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消息,我們很振奮,我想這個節日將承載億萬中國農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眾多期盼。請問韓部長,如果出現糧食欠收的情況,是否還會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謝謝。
韓長賦:你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因為國家大,這種情況肯定會發生,我回答幾個問題了,這個問題請我部新聞發言人回答。
潘顯政:謝謝你的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尤其是通過持續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目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經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的水平,這是農業的基本面。
當然,我們國家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在部分地區、在部分時候可能會出現減產或者欠收的情況。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國幅員遼闊,局部減產并不代表全國面上的情況。如果某些地方欠收,更要激發、振奮農民的精神奪豐收,在其他方面以豐補欠。通過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既可以提振信心,又可以為農民增收搭建一個平臺。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農民豐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