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教育“搶跑”,是讓孩子領先還是浪費時間?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目前絕大多數家長信奉的準則,既然不愿在起跑線上“落后”,勢必都想早邁一步“搶跑”。據上海一家教育類公眾號最近一次調查數據顯示,1280名家長中的98%都在“搶跑”,55.5%的家長把“幼升小”準備期提前至幼兒園中班。
然而,前不久,包括上海包玉剛學校、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等10所上海知名“牛校”校長在與家長對話中,提醒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寶貴時間浪費在“搶跑”上。家長該不該讓孩子超前學習,這個問題被爭議了多年,也困擾了家長多年。我們不妨聽聽各方的觀點——
@路漫漫(學生家長):“搶跑”效果微乎其微
從女兒3歲起我就教她背唐詩宋詞,辨認世界各國的國旗。如今女兒讀小學四年級了,原來灌輸的那些東西早已在記憶中被“刪除”了。反思自己當初的做法,深感實在是折騰孩子,不如用那些時間帶孩子到處走走看看,或在家玩一些動手的游戲、讀讀童話書更有意義。我最深的感觸是,讓孩子在什么年齡學什么知識,強行“拔苗助長”孩子苦大人累,收效甚微,得不償失。
@湖邊樹(教師):“搶跑”導致孩子知識才藝與生活能力失衡
“搶跑”學知識、學才藝,孩子在外面上課、回家練習,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時間。由于家長把關注點放在智力開發上,忽視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生活起居等皆由父母包攬。知識學習“搶跑”,生活自理的起跑線卻落后了一大截。讓孩子在不對的時間和不對的方面“搶跑”,其實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
邊玉芳(北京師范大學教師):過早“搶跑”未必有助于孩子“起跑”
從孩子發育與成長的規律而言,有些知識不需要過早地學,過早地學了會影響其他能力的發展。比如,孩子到5歲以后才能形成抽象的數字概念,早學數學沒用;過早識字影響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影響他的學習興趣;過早學習知識降低孩子的可塑性,甚至影響右腦發展。
“搶跑”的心理焦慮多來自大人,過早套上補習班的枷鎖未必有助于孩子“起跑”,因為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績單。
@新思路(學生家長):“搶跑”是有效果的
女兒蕓蕓今年9歲,從4歲開始學英語,雖然只是用英語做游戲、唱兒歌、聽故事,但小孩子學習能力很強,記憶力好,到上學以后,在英語學習上表現出天賦和濃厚的興趣,現在能讀一些簡單的英文讀物了,領先于其他孩子。老師告訴我,蕓蕓的英語基礎很好,確實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學東西更快,而且口語很好。我覺得這個班上得比較值得。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單一的評價標準使然
讓孩子“搶跑”,歸根結底是當前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最重要依據、單一的評價標準以及不同階段的升學競爭,給家長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使他們不得不掏錢費心找各種補課班,增加孩子進好學校的機會。
@雪山飛狐(小學教師):扭轉“搶跑”局面需要合力
現在的孩子在啟蒙學習上,幾乎個個都“搶跑”,家長集體焦慮是有原因的:絕大多數孩子都在超前學習,部分教師教學進度快,零基礎的孩子跟不上,不得不提前學。面對激烈的應試教育壓力,如果一味指責或反對“搶跑”,顯然不符合家長的普遍心態,而適當的“搶跑”能避免孩子落后于班級的平均水平。另外,“搶跑”也確實對某些“熊孩子”能起到督促學習作用,因此,不可一概而論。
很顯然,在現實語境下,要讓家長普遍接受拒絕孩子“搶跑”還很困難,孩子寄托著一個甚至幾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怕輸”心理更讓家長不得不逼迫孩子“搶跑”,因此更需要學校、社會和教育改革共同營造“順應自然”的學習氛圍,把童年快樂和學習選擇權還給孩子。只有讓孩子快樂學習,讓家長看見和感受到孩子無需“搶跑”也不會成為學習落后生,并且還能全面發展,將來既能成才又能“成人”;只有逐步消除“搶跑”氛圍,尊重規律、科學教育才能夠被家長廣泛接受,由“搶跑”造成的對孩子教育顧此失彼的現象才能得到改觀。因此,徹底扭轉“搶跑”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合力。(小塵 整理)
編輯:趙彥
關鍵詞:教育搶跑 幼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