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東風-41”投射多彈頭 毀傷和突防能力提升
本報記者 張 強
美國國防部官員近日透露,5月27日發現中國進行“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活動,這次試射中“東風-41”投射了多個彈頭,并命中中國西部靶場目標。據稱,“東風-41”導彈上次試射是在去年11月6日,此次是第十次試射,
軍事研究員蘭順正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外媒報道屬實,‘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攜帶多個彈頭進行試射并取得成功,意味著其在打擊毀傷能力和突防能力上得到進一步提升。配合其較強的公路機動能力,將更能確保其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公開信息顯示,我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攜帶6到10枚分導式彈頭。而中國導彈技術專家、核戰略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此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東風-41”從技術上已經突破了攜帶多個戰斗部的難題,可根據需要攜帶不同數量的核彈頭。
蘭順正說:“必須指出,多彈頭導彈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太多難點。只要能夠實現一箭多星技術,就能夠實現多彈頭技術。現在一箭多星技術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實現,而且還具備一次發射幾十顆、甚至上百顆小衛星的能力。”
去年年初,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一次性成功將104顆納米衛星送入進入預定軌道,打破了由俄羅斯在2014年一次將37顆衛星送入太空的紀錄,成為目前單次發射衛星數目最多的國家。而隨后,航天科工四院負責人透露,我國的快舟火箭運力驚人,快舟二十一號火箭個頭大、力氣大,一次可發射200多顆衛星。
“所以,多彈頭導彈在運載技術上已經不存在什么問題,其難點在于如何提升每顆分彈頭的打擊精度和突防能力。”蘭順正介紹,目前多彈頭導彈已經發展了三代技術。第一代技術是集束式多彈頭,即將單彈頭化零為整,在不同時間、不同高度向同一目標區投擲一個個子彈頭,母彈頭和分彈頭都沒有制導能力。第二代技術是分導式多彈頭,母彈頭有制導能力,可在不同高度,以不同彈道向不同目標發射子彈頭,分布空域大,突防能力強。子彈頭是沒有制導能力的,而是按照慣性彈道飛向目標。第三代技術是機動式多彈頭,重點解決子彈頭的機動和制導問題,但目前這種技術尚在研制過程中,還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因此,我國的‘東風-41’使用的應該還是分導式多彈頭技術。”
“多彈頭技術研制的初衷就是為了提升導彈的打擊毀傷能力和突防能力。”蘭順正說。
有計算表明,如果1顆100萬噸當量的單彈頭對面狀目標的摧毀能力為1的話,那么將3顆20萬噸當量的彈頭在一定范圍內均勻分布,其摧毀能力可以達到1.03。也就是說,3顆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雖然總的當量小,但起到的破壞效果反而更好。
同時,多顆彈頭同時攻擊也提升了導彈的突防能力。此前有專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對于分導式多彈頭來說,首先不知道何時何地釋放彈頭,其次難以判斷每個彈頭的彈道和攻擊目標,因此即使你有與彈頭數量匹配的攔截彈,也難以攔截它。
記者了解到,對美俄等大國的洲際彈道導彈來說,分導式多彈頭已成“標配”。“民兵”-3是美國第一種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地地戰略彈道導彈,而其“三叉戟”II D5潛射彈道導彈最多可帶14枚分導式多彈頭。俄羅斯的“布瓦拉”潛射彈道導彈可攜帶10枚核彈頭,且彈頭可實施高超聲速機動。至于其“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則能攜帶10到15枚分導式核彈頭。aa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東風-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