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被對蝦輕輕刺了一下手 水產店老板差點要截肢
本報訊 53歲的姚先生怎么也沒想到,只被對蝦輕輕地刺破了手腕,最后竟然會嚴重到要截肢的地步。
這一悲劇得從三年前說起。
姚先生是余姚人,做了20多年的水產養殖生意,主要販賣蝦、蟹。作為小老板的他,經常挽起袖子在一線操作,挑出新鮮的蝦蟹分框裝好。
這些活蝦、活蟹的鉗子、觸角、硬殼總會戳進姚先生的手里,這是干這一行沒法避免的事情,而所有人都不當一回事,“連血都不會流的小傷口還能算傷口嗎?”這是姚先生一貫以來的想法。
2015年10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樣,姚先生被對蝦戳傷后,沒有停下手里的活。
過了一個星期,姚先生才發現事情不對勁,他的右腕關節開始持續疼痛,小拇指和大拇指腫脹、流膿。他趕到余姚當地以及寧波的醫院就診,掛的是“類風濕關節病”。“我還以為是關節的問題。”姚先生說,畢竟天天和海產品打交道,周圍人患有類風濕關節病的不在少數。
可不管用了什么藥,癥狀一點都沒有好轉,過了兩個月,他被送到了醫院住院治療,可醫生們仍然把這疾病當做類風濕關節炎。住院近一個月,姚先生的病癥只是稍稍減輕了些。
就這樣過了半年,傷病一直折磨著姚先生。他右手疼痛不說,還能看到黑斑從手臂越來越往肩膀蔓延。真正開始擔心的姚先生趕來杭州。醫院檢查顯示,他的右手膿腫肌腱斷裂,醫生告訴姚先生,這種情況可能要截肢……
沒有了右手,今后的生活還怎么辦?姚先生陷入絕望之中。那么到底是什么毛病呢?還有救嗎?
因為醫院檢查還發現姚先生手腕膿液抗酸染色體呈陽性,也就是說這并不是類風濕病,而可能是結核桿菌感染,才導致病情遷延不斷。
這個診斷似乎離真相更近了一步,可并不是正確答案,所以經過抗結核治療后,姚先生的右腕關節的浮腫和膿腫瘺道依舊沒有絲毫好轉……
又過了兩個月,此時離那一次改變命運的受傷已近一年了,姚先生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手外科就診。
浙大一院手外科顯微外科中心副主任沈向前主任醫師發現了端倪,“你趕緊去我們醫院的感染科就診吧。”在沈向前看來,姚先生很可能是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果然在感染科結核病房,田雪麗副主任醫師和同事們又重新對姚先生膿液中的細菌做了培養分析,再結合他的病史,綜合分析后確診是海分枝桿菌感染。這次對癥抗感染治療后,姚先生的病情第一次得到了控制。
找到了真兇,治療起來就有序了:經過內科抗炎對癥治療,感染病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過因為受傷時間實在太久,姚先生右手大量的肌肉、韌帶、神經已經爛穿,需要清理、修復。在該院多學科會診平臺的幫助下,放射科、骨科、手外科、感染科專家一起討論決定后續由手外科醫生進行手術清創,以保護手功能。
姚先生又被轉入手外科,沈向前帶領團隊為他進行了手術,“里面爛掉的部位很多,光是清創就前后做了5次。”
如今,經過近兩年時間的一次次清創、一次次的修復,以及功能重建,功能鍛煉,姚先生的右手總算是保住了,不過因為得到有效治療的時間太遲,手腕功能只恢復到三分之一。“彎曲程度變小了一些。”姚先生說,他總算是擺脫了這持續了近三年的噩夢。
本報記者 張苗
本報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相關新聞
海分枝桿菌危害為何這么大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結核病專家徐凱進介紹,這是一種機會致病微生物,其傳播途徑并非像結核分枝桿菌那樣通過呼吸道傳染,并且海分枝桿菌適宜生存溫度為28到30攝氏度,所以它一般作用于人們的手、腳等遠肢端,而它的生長速度很慢,之所以姚先生的病情嚴重,是因為發現真兇的時候,離受傷已經過去了1年。
如果醫生按常見的病菌的培養,將培養溫度設定為37攝氏度則很難培養到海分枝桿菌,容易漏診誤診,“這個病例也提醒我們遇到手部經久不愈的感染,特別是來自沿海地區的,要警惕排查海分枝桿菌感染的可能。”徐凱進說。
張苗
編輯:趙彥
關鍵詞:被蝦刺 截肢 海分枝桿菌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