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匠心扎根,創新才會生長

2018年06月05日 15:04 | 作者:牛瑾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只要談到有關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話題,小米和華為一定是頻頻出現的兩個“名字”。前者剛剛過了8歲生日,一口氣推出了7款新產品,為在香港上市做著準備。以硬件起家的小米能夠脫穎而出,與始終堅持手機側按鍵要測試50萬次這樣近乎“過分”的可靠性測試直接相關。后者成立了31年,近日發布了智能計算業務布局,為迎接全聯接時代做著積累。從1個只有2臺萬用表和1臺示波器起家的民營企業,快速成長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導者,華為靠的是在創新上心無旁騖的“一根筋”。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致力創新,獨具匠心,最終收獲滿滿。

不創新不行,沒有匠心不行,二者都必須堅守。其實,這絕對算不上什么新話題。之所以此時再被提及,主要是因為當下我國創新領域出現了一些令人憂心的苗頭。

燒錢時,一窩蜂進入;沒錢了,一窩蜂散去。一些創新企業急功近利,熱衷于玩概念、賺快錢,卻較少顧及更完善的體驗、持續創新能力的培育。所以,必須強調越是創新、越需匠心,匠心扎根,創新才會生長。

創新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國力強盛的源泉。但是,“創新路”不能簡單等同于“闖新路”,而是要求長久專注于特定領域,把持續創新獲得的競爭優勢變為行穩致遠的堅實基礎,把企業家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貫穿企業轉型升級全過程,以此開拓更多科技和商業模式的“無人區”。細數大國重器輝煌的背后,有著大批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攻堅克難的大國工匠支撐,就是最好的例證。實際上,“中國制造”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最大差距,已經從產業應用轉移到基礎研發,想在基礎研發上有所突破,也需要多些“掘地三尺”的韌性、少些淺嘗輒止的任性。

過去,我國不少領域被核心技術“卡脖子”。如今,隨著“中國制造”不斷升級,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但被質量“卡脖子”的問題卻越來越多。

技術進步給提高工作效率創造了可能,但要生產出經得起檢驗的產品,少不了“文火煲靚湯”的沉淀。在“好不好”替代“有沒有”成為市場交易看重的砝碼的當下,企業自然要把精力轉向鍛造品質,突破“做不精”的難關,用高質量的產品化解品牌“叫不響”的困境,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素來崇尚工匠精神的德國,就是把產品當成藝術、把質量視為生命,在品質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能力的水漲船高。高品質的產品從來就不是潦草應付的結果,以創新為導向的“獨具匠心”才是現代化工業應有的樣子。

當然,越是創新、越需匠心,越用匠心、越生創新,這是遞進的過程。因為,用心了,就會做到一絲不茍;做到一絲不茍了,還想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在精益求精和追求極致的感召下,就會萌生創新的念頭和思路。

匠心不是一門心思的閉門造車,創新也不是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既著力“大刀闊斧”的創造,又不忘下“繡花針”的功夫,以匠心向下扎根、以創新向上結果,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讓我國高端切入全球創新鏈條。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創新 匠心 扎根 生長 企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