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將地鐵陋習收入信息庫警示不文明者
乘坐地鐵時的違法違規行為,將被收入信息庫……5月24日,交通運輸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現場獲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將于7月1日施行。記者同時了解到,《規定》明確將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崗位從業人員不良記錄和乘客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庫,并按規定將有關信用信息及時納入交通運輸和相關統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5月24日封面新聞)
這條消息引人注目,是因為近來地鐵“陋習”顯得越來越多,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和輿論熱點。“乘客給孩子在車廂為孩子把尿”“男子地鐵吐痰被打,知錯不改還爆粗口引眾怒”“女子地鐵吃鳳爪飆臟話”等事關地鐵不文明行為的消息,不斷刺痛公眾的神經。人們不禁對此發問:為何文明行為總是發生在地鐵上?事實上,地鐵內看到的乘客陋習之所以顯得多,是由于地鐵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乘飛機出行對乘客的限制最嚴,正是因為乘飛機需要更安全的保障。同理,地鐵作為軌道交通的一種,其空間相對狹小,且人多嘈雜擁擠,這就決定了乘坐地鐵一定會比乘坐地面公交車等,具有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因此,地鐵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公共場所,自然有其約定俗成的公共規則。無論誰破壞了這一規矩,遭受道德譴責的同時也免不了受到法律追責,而這即是地鐵乘客違法違規行為將被記錄并納入相關信用信息平臺的根本原因。
放眼全球,那些擁有地鐵交通線路較早的國家,或是地鐵的后發國家,都對地鐵有著區別于一般公共交通的特殊要求,其中,就像7月1日實施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一樣,不僅對地鐵的經營方有運營基礎要求、運營服務、安全支持保障、應急處置等要求,也有包括對乘客不文明甚至違法違規行為的一些約束。而把地鐵違法違規行為納入信息庫,就將對個別乘客的不文明乃至違法違規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因此,該措施實施顯得十分必要。
其實,地鐵上的陋習一旦失控,很可能發展成違法犯罪行為。從近年來各地地鐵安監部門傳來的消息顯示,幾乎每座城市的地鐵都能發現違禁物品,每年查獲的違禁物品的數量,少則上千,多則過萬件,其中包括大量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槍支彈藥仿制品等。試想,若是這些違禁品被帶入地鐵,被犯罪分子利用,將導致的后果十分可怕。可即便如此,每逢節假日地鐵安檢升級之時,總有人抱怨并上演“任性拒檢”,這既是道德層面對自己對他人的不負責任行為,更是在法律層面的涉嫌違法行為。
方便快速的軌道交通,現已成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選。乘地鐵愉快出行,一方面需要交通硬件的完善,而另一方便面也需要乘客文明乘車軟實力的與時俱進。如今的地鐵,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公共場所”,是最能在擁擠嘈雜中展現個人素養的一個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縮影。所以,在享受地鐵快捷方便的同時,如何創造文明有序的乘車環境,仍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話題。而用制度性措施限制地鐵陋習,讓文明不斷彰顯,至少不拖文明的后腿,實乃之必須。
對地鐵陋習,僅靠道德譴責甚至謾罵恐怕無濟于事,還應該從制度性措施入手,如把不文明或違法違規行為收入信息庫之類,這種約束更有效,也是第一步。香港媒體曾有一則報道:“外國游客游覽大陸景點,最開始必然是選擇從地鐵或者公交入手,因為他們覺得一個城市的形象全在于公共場所公民的素質高低。”可見,包括地鐵等公交場所的文明該有多重要。希望將地鐵“陋習”收入信息庫這一措施,能警示一些人回到文明的正途上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地鐵 陋習 信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