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雙周協商座談會以“雙向協商”凝聚共識
人民政協報記者 謝靚
按部就班的發言少了,現場互動多了,不同意見的交鋒也多了,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現場還擺放了“計時器”。這是5月25日全國政協“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最直觀的變化。以往,互動環節安排在現場委員全部發言結束后,這次則是有十位委員發完言就進入互動,時間大大增加,觀點交鋒頻繁,相關部委負責同志對于委員的諸多意見建議都作了積極回應,在“雙向協商”過程中,大家逐漸凝聚起共識。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并講話。 人民政協報記者 齊波 攝
一進會場,委員們就看到了中間擺放成“口”字形的四個計時大屏幕。發言一開始,屏幕自動進入倒計時,一旦超時,會發出“滴滴”的提示聲。這意味著將是一場體現發言“效率”和“公平”的會議。
會上,不同意見的交鋒很直接、坦率。周嵐委員列舉了一些保護較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例子,立即遭到了“質疑”。“我可能要舉一些和周委員不同的負面例子。”劉恒常委說,“一些名城名鎮的相似性和同質化比較嚴重,我剛開始看的時候,新鮮感很強,到后來就不太想去了。”互動時,俞金堯委員也直言不諱:“有的地方其實是建設性破壞,本來是保護區,成了大賣場,法律規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真實性、完整性、社會生活的延續性’沒體現。”
“問題確實存在。”面對大家的較真,周嵐誠懇地表示接受。她坦承,當前最難的是保護“活著”的城區,“比如南京的老城南是六朝古都,產生過豐富的詩詞歌賦,但從物質景觀看,它就是棚戶區。一個是有人文價值的六朝情懷,一個是衰敗的歷史城區,怎么修復?這需要耐心,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
作回應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用了好幾個“抓緊做”表達對委員建議的支持,其他部委負責人的態度也同樣積極。
長期致力于傳統村落保護的著名作家馮驥才說,參會前,他到黔東南待了一個星期,跑了七個村寨,發現了不少問題。“傳統村落的保護太著急了,確實需要趕緊立法,我覺得可以先從制定條例入手。”黃艷說。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的分類標準和相應措施都需要明確,這是不少委員的共同觀點。黃艷回應說:國務院公布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是在1982年,那時的規定“太老了”,需要全面修改和修訂。“這個工作我們回去趕緊做,另外還要爭取推動相關領域的立法工作,大家的建議特別重要。”
保護與現代化建設的矛盾怎么解決?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回應說,要將新城建設同疏解舊城人口、舊城功能相結合,還要與老城風貌有機結合。國家級貧困縣無力保護怎么辦?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表示,資金重點補短的環節要頂上,尤其對那些既是貧困地區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地區要補短。如何建立多元化資金渠道來保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說,除了政府預算內投資,要研究發揮企業債券、專項基金的作用。保護怎樣“見人見物見生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項兆倫說,要把尊重當地居民放在保護工作的主體地位。
雙周協商座談會的協商不作結論,但大家要溝通情況,交換不同意見,以理服人,共識就這樣產生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政府部門也不是必須要辦,但聽了這些意見,他們在工作中會考慮得更周到,雙向協商的效果就達到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協商 保護 雙周 共識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