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新業態打開想象空間
近日,在一些城市的出租車上,出現了一種“車載便利店”,為乘客提供商品零售服務,引來不少討論。
近年來,各領域的新業態不斷出現,給傳統產業和社會治理帶來一定挑戰。在鼓勵創新的前提下,新業態與產業發展、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理順。本期微議錄,我們選刊三篇讀者來稿,談談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參與互動,請關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號:rmrbpl)和本版。
——編 者
創新要筑牢安全底線
各種零售新形式的出現,逐漸改變著傳統的消費模式,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體驗,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從外賣的食品衛生問題,到網約車的乘客安全問題,新業態之所以屢屢遭受質疑,就在于觸碰到了公眾緊繃的安全之弦。正因對公共安全的擔憂,讓人們對于新業態的接受程度產生了差異。
創新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安全。忽視安全底線的創新,即使短期受到追捧,長久來看也終將損害消費者的權益,必然會被用戶所淘汰。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是產品的創新,要想在大浪淘沙中發展壯大,還需筑牢安全底線,給予消費者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能對安全隱患視而不見,也不能寄希望于事故之后的亡羊補牢。只有將安全端口前移,在資質審核、服務監管、懲處辦法等各個環節都把牢關口,堵住技術和管理上的漏洞,才能為消費者織密安全之網,營造出安全有序的發展環境。
——@李育蒙
治理要緊跟發展腳步
“車載便利店”將零售模式創新和出租車服務相結合,是新零售業態的一種形式。其實,從共享經濟到無人超市,這些層出不窮的新零售業態,正在不斷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創新的成果孕育于需求,又在不斷克服問題的道路上發展。如同共享單車會引發治理難題、無人超市帶來了誠信考驗一樣,“車載便利店”也存在著諸如商品監管缺位、影響駕駛安全等新問題,亟待通過制度完善來解決,讓創新的火花燃燒得更加旺盛。
例如,可以按照“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延長商品質量的監管鏈條,讓供貨商與營運司機共同負責;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可以施行電子化、自動化等規范手段,讓出租車司機能夠專心駕駛。總之,依靠制度創新為產業變革保駕護航,是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只有讓制度建設緊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為創新構建制度基礎,為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新業態才會不斷涌現,人民群眾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郗星晨
多些“看一看”的包容
一個新事物的誕生,往往會面臨爭議和挑戰。剛發明汽車時,英國就曾出臺過汽車時速不準超過馬車的規定。通過時間的檢驗、技術的完善和產業的發展,汽車逐漸被人們接受,推動交通領域的變革。
由此可見,像“車載便利店”之類的新業態引來討論,也是其發展的必經階段。互聯網時代,正是因為“先看一看”,助推了如今各種創新應用噴涌而出。實際上,面對發芽破土的新業態,點贊和質疑都不可或缺,既要肯定創新價值,給予正向激勵;也要指出發展方向,為改進創造空間,從而使其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需要注意的是,點贊不是全盤接受,質疑也不是一概拒絕,對待新生事物必須拿捏好分寸。多些審慎包容的“看一看”,就要敢于擔當、善于決斷,正確處理矛盾,發現漏洞及時填補,出現偏差及時糾正,用新業態倒逼提升服務水平、改進方式方法,這才是消費新業態的正確打開方式。
——@劉元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新業 業態 創新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