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陜西歷博改版升級:從西周淳化大鼎看到唐代壁畫
經過十個月的提升改造,以收藏展示周秦漢唐國寶文物知名的陜西歷史博物館日前以全新的面貌與公眾見面。
“澎湃新聞”獲悉,新亮相的“國寶館”是本次升級改造的一大亮點,它將以三個月為一期,陸續展出100件(套)陜西最頂級的文物珍品。除了世人熟知的鎏金銅蠶、杜虎符等國寶級“超人氣”文物展出外,淳化大鼎無疑是“國寶館”第一件重量級文物。據了解,提升改造后的《陜西古代文明》展中共計展出文物從之前的3006件(套)增加到3149件(套)。其中增加了近十年陜西考古新發現和其他博物館借調文物186件(套)。
在近日的陜西歷博“博物館之夜”上,館長強躍介紹說,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古代文明》展覽自2008年開展至今,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1700萬人次,有7000余名志愿者為觀眾務服40萬小時,有4000多名講解員為觀眾講解50萬批次,開展各種教育活動6000場次,在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它換了新顏。
新的《陜西古代文明》展覽脈絡基本遵循周秦漢唐的歷史線索,分別為史前時期、赫赫宗周、東方帝國、大漢雄風、盛唐氣象。
兵馬俑背后的多媒體投影
金怪獸
而且展覽增加了近十年陜西考古新發現精品文物,吸收了當代博物館最新陳列理念,采用了最新展示傳播手段,充分反映了陜西古代文明發展成果和水平。陜西歷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副部長姜濤表示,“展覽中我們增加了許多新的傳播手段,如觀眾與文物的互動、多媒體與文物的互動等等,大量的藝術品(雕塑、模型、場景等)和多媒體設施(投影、動漫、互動體驗游戲等)出現在了最新的陳列展中,目的是讓文物活起來,講好文物背后故事。”
另外,展覽按照最新的展陳大綱,在原有主題體系不變的情況下,以時間為序將最能體現這些考古新發現的研究成果及文物,補充進了原有的各個單元中。
人面魚紋盆
“楊官寨遺址出土的人面型陶器座,石峁遺址出土的陶鷹和壁畫,石鼓山遺址出土的戶卣,潼關稅村隋墓出土的陶俑,還有五代馮暉墓的磚雕等等,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文物,都將出現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升級改造后的基本陳列《陜西古代文明》展覽上。”陜西歷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部長董理介紹說。
而開辟國寶館,也是此次陜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升級改造工作的一大亮點。董理介紹,他們羅列了一份文物名單,基本囊括了陜西最頂級的文物珍品。按照計劃,名單上的一百件(套)文物將以三個月為一期,陸續進入國寶館進行重點展示。
雁魚燈
收藏于咸陽文保中心的西周體量最大的青銅鼎——淳化大鼎成為了亮相“國寶館”的第一件重點文物。淳化大鼎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銅鼎中體量最大的圓鼎。因在鼎的頂部、腹部共有5只鼎耳為世界獨有,因渾身刻有獸紋又被稱為獸面紋五耳鼎。專家介紹,1979年12月,這個鼎一出土就刷新了陜西乃至全國青銅器出土之最。而且這個淳化大鼎從青銅器鑄造技術來說,也是達到了一種最高的鑄造水平,它的紋飾和造型在青銅器里邊都是最好的。西周時期王室貴族主要活動在寶雞的岐山、扶風一帶,而這件鼎出土于咸陽淳化,兩地相距甚遠,加上該鼎沒有任何銘文,自從出土后它的身世一直是歷史謎團,但這也為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銅器鑄造工藝提供了重要資料。
同時,陜西歷史博物館以“國寶回家”為題,協調收藏于國家博物館和其他省外博物館的“陜西籍”文物來這里展出。
此外,陜西歷博的唐代壁畫珍品館繼續展示大量唐代壁畫精品。
陜西歷史博物館強躍表示,“通過改造,我們盡可能地從文物的遴選,包括文物背后的故事,用這件國寶來說一段歷史,來代表一個王朝,來代表一段中華優秀的文化。”
編輯:楊嵐
關鍵詞:陜西 文物 陜西歷博改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