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國人五種病痛“纏身” 破解方法在這
編者按:“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你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國人五種病痛纏身 專家為您支招
很多人覺得,病只要不致命,就是“小病”??墒?,就是這些“小病”,讓人痛苦不堪,生活質量驟降并且耗費巨大。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團隊在《柳葉刀》雜志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影響中國人生活質量的前五位疾病分別是:腰背痛及頸部疼痛、聽力受損、抑郁癥、皮膚病、其他肌肉骨骼疾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表示,關于壽命有兩個重要指標,一個是期望壽命,反映的是生命的長度,即預期能活多長時間,還有一個指標 叫健康期望壽命,是指人們在完全健康的情況下,預期能存活的年數,反映的是生命質量。舉個例子,如果期望壽命是76歲,健康期望壽命只有68歲的話,那就有8年的時間人是處于帶病狀態。
在《柳葉刀》雜志上發表的這項新研究發現,最影響中國人生活質量的前五位疾病是:腰背痛及頸部疼痛,占總傷殘負擔的14.46%;感覺器官疾病占10.09%,主要包括聽力、視力受損;抑郁癥占6.59%;皮膚病占6.06%;其他肌肉骨骼疾病占4.31%。
周脈耕分析,此次研究發現影響國人生活質量的幾種疾病,患病人群龐大,需要引起全社會、政府及疾病控制部門的關注,增加對這幾類疾病的投入。沒得病的人要重視預防,早發病的人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在疾病早期就將其控制住,避免疾病纏上身。
頸肩腰痛,好姿勢強過好藥
脊柱是人體的軸心,支撐起整個身體。許多人常出現脖子酸痛、肩膀發沉、腰背僵硬、上下肢麻木、頭暈、耳鳴、惡心、心悸等癥狀。這些都是圍繞脊柱發生的肌肉骨骼疾病在作怪。
頸腰椎病影響全身健康,可引發頭暈目眩、耳鳴、惡心嘔吐、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手臂無力、手指發麻、皮膚感覺減退,甚至心律不齊等癥狀。
預防脊柱疾病,一要保持正確坐姿,雙肩后展,脊柱正直,兩足著地。二要每小時活動頸部、腰部,站起身做一做擴胸運動,抬頭遠望。三要選擇合適的枕頭,最好軟硬適中,與肩同高,頭部略微后仰。四要避免損傷,不要猛抬重物,最好先下蹲然后拿起物品,再起身;回頭時動作要柔緩,避免頸部“甩鞭傷”。五要積極鍛煉腰背肌,可以用毛巾緊貼后頸部,雙手向前拉,頭頸向后用力,互相抵抗。
視力聽力差 老少都要防
聽力受損(耳聾)和視力下降(白內障、黃斑變性)等感覺器官疾病困擾很多人。北京電力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健東教授說,很多老人由于耳聾、耳鳴,只能生活在寂靜或嘈雜的世界里,心理問題叢生。
北京電力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醫師錢勇指出,近視已成“國病”,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近視,青少年是重災區。同時,白內障、黃斑變性等老年性視力缺陷患病年齡提前。
兩位專家提醒,如果中老年人出現持續性耳鳴、突發性耳聾或視物模糊、看東西扭曲、眼前黑影、中心暗點、失去色彩等表現,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用耳、用眼習慣,不要長時間佩戴耳機或看手機、電腦,不隨意掏耳朵。建議55歲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檢查,60歲以上每半年到醫院測試一次聽力,對于有“三高”等全身疾病的中老年人要增加眼底檢查次數。
抑郁癥心理體檢早發現
抑郁癥患者總是沉默寡言,悲觀厭世。還有些患者以微笑示人,心中的壞情緒卻日益累積,不知哪天就會爆發。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紹禮說,面對瑣碎的生活、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工作競爭,很多人都覺得喘不過氣,常有無力感,焦慮情緒不時襲來。王紹禮表示,自殺是抑郁癥最嚴重的后果,約有15%的抑郁癥患者會試圖自殺,70%左右的患者曾萌生過自殺的念頭。
患有軀體疾病或住院、臥床的老年人,以及近期遭受不良生活事件沖擊、婚姻家庭不順心、工作生活面臨壓力或沖突的人,如果出現情緒低落、興趣缺乏、快感缺失(抑郁癥的三大核心癥狀),持續2周以上,通過轉移注意力、與朋友溝通交流等自我調節方法無效,影響工作、學習和家庭,就要及時求助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了。
王紹禮表示,可以通過減輕壓力或改變對壓力的態度,預防抑郁癥;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寬松、和諧、人文的人際關系;進行心理體檢,早期 發現問題等。王紹禮特別提醒,抑郁癥強調早期、全程、足量治療。如果覺得心理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求助專業人員。
皮膚病身心健康是防線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皮膚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劉永生指出,濕疹、痤瘡、毛囊炎、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是常見的皮膚病;發紅、灼熱、干燥、瘙癢等癥狀,讓患者痛苦不堪,因而羞于見人,缺乏自信,影響交際、生活和工作。
劉永生說,預防皮膚病關鍵注意4點:1.均衡飲食,規律作息。2.保持舒暢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3.做好保濕:干燥季節用潤膚霜,平時多喝水,做好防曬。4.皮膚油水平衡:不濫用藥品和護膚品,尤其不要濫用激素軟膏。皮膚出現問題后,必須在皮膚科專科醫師指導下,選用適合的護膚品和藥品。
科技發展帶來十種病
科技發展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傷害了人們的健康。美國MSN生活網最新載文,刊出科技發展,特別是由于電子產品普及帶來的十種疾病。
手機分離焦慮癥。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心理學家完成的一項實驗證實,手機分離焦慮癥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一旦手機不在身邊,他們就立馬表現出焦慮和分心的癥狀,與賭博成癮極相似。
電腦視覺綜合癥。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很容易導致電腦視覺綜合癥,主要癥狀包括:眼睛疲勞、視力模糊和頭痛。要緩解此類問題,最好減少看屏幕的時間,經常眨眼,做做眼保健操,讓雙眼得到充分休息。
鼠標手。電腦使用過度,鼠標操作太頻繁,容易導致手部肌腱炎(俗稱“鼠標手”),主要癥狀表現為刺痛和麻木。出現此類情況,除了少用電腦,保持充足休息,必要時還應接受理療治療。
手機肘。手機肘在醫學上被稱作“肘管綜合征”,早期表現為肘關節疲憊麻木、疼痛,胳膊抬不起來。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使用手機,肘部彎曲肌腱過于緊張,導致手臂神經受損。手機長時間通話時,最好使用免提,或者用耳機。
筆記本電腦燙傷大腿。筆記本電腦長時間工作會發熱發燙,用戶將它放在大腿上使用,不小心就會導致皮膚低溫燙傷。主要癥狀為紅斑,嚴重時會燙起水泡。輕度灼印可在幾天內消失,但嚴重時則會留下永久印記。
暈屏癥。長時間面對數碼產品屏幕容易導致頭暈惡心的現象被稱為“暈屏癥”。一些人在手機上快速刷屏瀏覽時也會頭暈。其原因是,屏幕上的移動內容會讓用戶猶如置身于海面上的顛簸船只,感覺頭昏眼花、惡心頭痛。
腕管綜合征。美國《肌肉與神經》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游戲機(每天至少9小時)的人,更容易出現手腕和手部骨骼肌肉疼痛不適。這種病癥被稱為腕管綜合征,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正中神經受壓食指、中指,無名指麻木、燒灼般疼痛,夜間加劇甚至影響睡眠等。
暴食癥。手機和電腦上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圖片或視頻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它們激發了人們的食欲。讓很多人沒有真正饑餓,卻吃下很多本不該吃的食物,攝入熱量超標,甚至暴飲暴食,增加肥胖癥及相關疾病的風險。
失眠癥。多項研究發現,手機和電腦等屏幕產生的藍光會影響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的參試者中,失眠發病率高達42%;使用手機時間相對較少的參試者也有35%出現睡眠問題。睡前使用手機者睡眠質量更差。
男性不育癥。新研究表明,Wi-Fi信號可能損害男性精子,使其活力變差,導致不育??茖W家指出,相關研究仍需深入展開。不過,男性在使用手機和手提電腦等設備時,應注意保護私處。比如手機最好不要放進褲子口袋,筆記本電腦不要放在大腿上等。
慢性病 六成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曉蕙教授介紹,我國是名符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仍然很低,分別為30.1%、25.8%和39.7%,反映出中國糖尿病高流行趨勢、低水平控制的現狀。”
“其實不只是糖尿病,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指出,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緩。
慢性病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慢性病分為4個主要類型:心血管疾?。ㄈ缧呐K病發作和中風)、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且醫療費用極其昂貴。
煙酒等四大因素易導致慢性病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慢性病的發病原因60%取決于個人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與遺傳、醫療條件、社會條件和氣候等因素有關。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體活動不足、煙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險因素。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常務副主任王臨虹表示,近年來,中國農村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溫飽問題已逐步解決,但農村衛生資源及居民知識水平都相對較低,“富貴病”就有了可乘之機。農村地區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長,成為糖尿病的高發地區。
王臨虹分析,農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種植方式機械化使人的身體活動遠不如前,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肥胖、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增多,加之農村衛生資源及居民知識水平都相對較低,像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易發高發。
合理膳食參考“十個網球”原則
王隴德表示,體能消耗過少,包括體育鍛煉過少和日?;顒拥臏p少是慢性病發生的首要因素。他建議每周至少要鍛煉3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時以上。最佳的鍛煉時間是下午4—5時左右,其次為晚間飯后2—3小時。鍛煉的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運動和器械、啞鈴、拉力器等力量型的運動。耐力型和力量型運動要結合,即便是65歲以上老年人每周也應該進行2—3次、8—10種的力量型鍛煉。
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個網球”原則:每天食用的肉類不超過1個網球的大小、主食相當于2個網球的大小、水果要保證3個網球的大小、蔬菜不少于4個網球的大小。此外,每天還要加“四個一”,即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及1塊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我國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為32.9%,脂肪含量較高的豬肉攝入量明顯增加,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25%—30%的合理膳食的上限?!蓖蹼]德說,解決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要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指導,大力倡導平衡膳食,堅持中國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適量攝入動物性食物,增加果蔬類、大豆類和奶類的攝入。
減少疾病“睜眼”的機會
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一直以來,一談到健康問題,目光多集中在醫療供給側,對于個人在防病治病、保護自身健康方面的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等缺乏重視。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慢性病發病率顯著提升的今天,有必要完善需求端的管理,盡可能發揮個體學習健康知識、全面認識疾病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關節炎和高血壓的發病率,往往和其自身的健康素養呈負相關。因此健康期望壽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健康素養的提高?!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基本形成”,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指導公眾轉變健康理念、強化個體的健康責任,形成與外圍力量的同頻共振,其實是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未來打基礎。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經濟、最有效的策略,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均已把其納入國民健康規劃。當前我國的健康教育已經有比較成熟的體系,但與健康促進、傳播活動的不銜接,管理模式的粗放化,配套政策的不完備,嚴重影響了健康教育活動的效果。一些冒牌專家、教授,打著健康教育、養生的幌子,推銷假冒偽劣保健品,傳播錯誤或者極端的觀念,更是凸顯了規范標準和制度監管的雙重缺失。隨著健康社會治理策略的轉變,急需健全健康教育體系,調整健康教育策略,增強部門協同,努力將管理向精細化延伸。
相對于健康教育的單向灌輸,健康傳播則是將系統的健康知識打散,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方式,潤物細無聲地提高健康素養。
疾病是“長眼睛”的,會主動尋找生活方式不健康、久處高危因子集聚區的人群。正因此,準確評估個人健康狀況、積極獲取相關知識、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努力踐行自我健康管理,可以遠離疾病的視線,同時為他人做出良好示范。適應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協同推進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健康傳播,加強監管,優化服務,減少疾病“睜眼”的機會,全民健康必能早日實現。
編輯:趙彥
關鍵詞:病痛纏身 破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