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紹剛:脫口秀正走向成熟
觀點持有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紹剛
喜劇脫口秀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為什么以《吐槽大會》為代表的脫口秀在2017年、2018年能成為中國網綜的一種新形式?
現在網絡語言類節目面臨3個問題,內容創作的枯竭、觀點的嘩眾取寵和話題尺度的控制。這里的尺度不僅包括政策,還包括觀眾在什么尺度下接受你的笑話。
我們看看美式單口喜劇的特征,首先核心就是一個人一支“麥”,節目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引人發笑。第一個特征是演員的風格化和標簽化;第二個是公共話題的預設,好的笑話一定和當下的生活甚至細節有聯系,能觸發我們對于生活的感觸;第三,內容創作及節目設置過程中弱化觀眾的代入感,很多節目在代入上是需要不斷被強化的,而美式脫口秀其實不需要,觀眾的身份很清晰,就是觀賞者。
接下來說一下這類節目的3個壁壘:一是接受壁壘,從“敘事喜劇”到“邏輯喜劇”的跨文化接受障礙壁壘,美式單口脫口秀講究的是邏輯喜劇,越有邏輯、層次越多的越是有趣,而對于觀眾來說,不是在喜劇里面找意義,就是本身能體會到喜劇的快樂;二是尺度壁壘,對“冒犯”精神的理解差異,再次強調創作者要有尺度壁壘,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我們對于公序良俗的遵守,遵守公序良俗的產品包括喜劇節目,包括更大范圍內的娛樂節目;三是創作壁壘,對于個人風格及內容取材的嚴苛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我對這一品類內容的預測是:團隊的高度專業化,強者愈強;節目的排他性,講究密度,講究頻率,講究每一個環節的緊密邏輯結構,以后的脫口秀節目會更像脫口秀,而不是變成某類節目的一個段落;資源的集中化,優勢資源會用最快的速度以極高的頻率匯總在一起。
脫口秀還是一個新的節目、內容形式,無論是媒體還是受眾,對于互聯網產品新內容,希望大家保有寬容態度,同時保有看它從幼稚到成熟、一步一步發展的心態。
(上述觀點摘編自作者在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主辦的2018中國網絡視頻年度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脫口秀 節目 張紹剛 吐槽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