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正視打工母親的“雙重貧困”
5月13日母親節,廣東一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公布了一項關于打工媽媽在家庭、就業以及孩子教育等方面的調查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外來工母親的工作時間都要在8小時以上,每周只有一天休息。因為工資低,外來工大多選擇拼命加班,因為“加班有雙倍工資”。 專家指出,由經濟貧困和時間貧困帶來的“雙重貧困”,越來越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
實際上,外來工母親的現實狀況,可能遠比調查出來的更讓人感到不安。對外來工母親來說,加班是常態,而家務同樣耗費時間,留給屬于自己用于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少之又少。比如很多人每周僅有的一天休息也要去上培訓課考大專,為的是通過學歷實現積分入戶。所以,打工媽媽實際上是很難平衡工作與照顧孩子之間的關系。于是,托管和興趣班成了很多打工媽媽的選擇。
在現實中,即使父親和母親互相配合,但母親的負擔、責任和精力投入更大,幾乎是大部分家庭的事實。調查也顯示,79.9%的受訪者選擇了“母親”這一項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在無法平衡家庭照顧與工作的情況下,由于時間貧困,大多數女性會被迫選擇離開職場,或者選擇彈性就業,做一段停一段。因此,打工母親的職業生涯會變得很難完整,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上升速度也遠比男性要遲緩得多。
為了無縫對接,母親和父親往往還得分工合作,比如把上班時間錯開,一個日班一個夜班,才能保證對孩子的全程照顧。當二孩降臨后,這樣的窘境就會更加嚴重。由于兩個孩子的年齡差,更會帶來對孩子全程照顧的時間拉長。如果要照顧到成年,那么兩個孩子加起來的照顧周期往往都要超過20年了。整個過程中,打工母親寧愿錢少些也必須保證自己身體很好,不會因病倒下,否則家庭就搖搖晃晃了。
對外來工而言,往往經濟狀況相對城市人要低,而承受的代價和成本卻大體相同。因此,很多母親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等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甚至上小學的年齡,才敢接到打工所在地來上學。這一方面客觀上會造成親情疏離,母愛缺乏,同時,隔代教育、城鄉撫育觀的差異也給許多家庭帶來沖擊和矛盾。由于外來工享受到的公共福利水平多數不高,比如缺乏最近最好的公立學校入讀條件,因此也大大加深了在撫育孩子上的時間負擔和經濟壓力。
要真正解決打工母親的雙重貧困壓力,需要從制度安排到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努力。這些努力包括推動企業給父母更多的陪伴假期、給企業鼓勵政策促使其開辦單位托兒所、學校普遍提供午托和課后托管等等措施。雖說有錢未必就有幸福生活,但如果每天都要為三餐奔忙以至于陷入“雙重貧困”,那就很難算作幸福的母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母親 打工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