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最堅固的是學校,最漂亮的是民居--汶川地震10周年陜西漢中災區回訪
新華社西安5月13日電題:最堅固的是學校,最漂亮的是民居--汶川地震10周年陜西漢中災區回訪
新華社記者李勇 石志勇 張駿賀
“5·12”汶川地震中,陜西漢中市略陽、寧強、勉縣等多個縣區遭受重創。10年之后,記者在災區看到,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一片欣欣向榮。天津市對口援建的民居、學校、醫院,為當地老百姓筑起了美好家園,將幸福和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在積極進行災后重建的同時,漢中市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災區的人們也將災難帶來的驚慌和悲傷放下,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雪中送炭:對口援建筑起美好家園
“天津人可好了,我和老伴給他們送過花生、核桃、香菇,感謝他們給了我新家!”77歲的王定禮如今說起10年前到來的天津援建工作組,還如同說起自己的親人一般熟悉。王定禮在地震后搬進的新家,位于天津援建的寧強縣漢源街道辦亢家洞村五里坡安置點。如今,這里家家戶戶門前鋪上了水泥路,村里還通上了自來水。
2008年,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天津市承擔了支援寧強、略陽兩縣恢復重建的重任。天津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實施全方位、點對點支援幫扶,陸續建成醫院、中學、敬老院、集中安置點等9大類295個重建項目。
同樣是援建而成的略陽縣徐家坪鎮徐家坪村上坪安置點,30余棟整齊劃一的房屋坐落在馬蹄形山坳頂部。10年前的地震中,上坪居民點35戶農戶中有31戶需要重建。在天津大力援建下,災后半年村民們就搬進了新房里。現在很多村民都在援建房屋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日子越過越敞亮。
援建讓災區學生們從條件簡陋的校舍搬進了依山傍水的現代化校園。走進略陽縣天津高級中學和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記者看到,在分別占地135畝和208畝歐式建筑風格的校園內,標準室外體育場、室內體育館、圖書館、學生宿舍等一應俱全。
現代化大型綜合醫院也在災區拔地而起。由天津援建的略陽縣天津中醫醫院在2012年和縣人民醫院整合,成為擁有床位600張、職工580人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性醫院,為全縣20余萬人提供醫療保障;寧強縣天津醫院每年門診量也達到20萬人次,配備了核磁共振、CT等高端醫療設備,為周邊縣區50余萬人口提供醫療服務。
春風化雨:自力更生實現跨越發展
陜西災區10年來一直積極自力更生,突破地理、交通、資源等制約,實現基礎設施、城鄉面貌、產業經濟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
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由于地處秦巴深山,交通閉塞,漢中市過去發展較慢,欠賬較多。災后重建對漢中市是一次現代化發展的啟迪和洗禮。10年來,漢中市以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堅持綠色循環和生態宜居定位,建設區域中心城市,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譜寫了經濟發展、城鄉變化、民生改善的嶄新篇章。
交通不便曾是陜西災區最大的發展障礙之一,汶川地震發生后,部分入川公路和鐵路受損癱瘓,西漢高速一度成為當時僅有的搶險救援“生命線”。“10年來,漢中市公路總里程由1.3萬公里增加至2萬公里,境內高速公路里程由206公里增加到573公里,西(安)成(都)高鐵穿境而過,漢中城固機場也開通了至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的直達航線。”漢中市發改委副主任金建中說。
借災后重建機遇,災區各縣不斷打造宜居城市,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略陽縣委書記楊瑞良說:“地震中略陽城區受損嚴重,被稱為‘站在廢墟上的縣城’。通過災后重建和自主建設,略陽縣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區面積由3.15平方公里增加到6.59平方公里,建成各類休閑廣場12個,一座‘宜居、靚麗、幸福’的新縣城加速形成。”
“最堅固的是學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現代的是醫院,最受益的是群眾”--這是當地群眾對災后重建的共同評價。漢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春麗說,漢中市災后重建規劃的3580個項目已全面完成,21.5萬群眾由土坯房搬進了結實明亮的磚房、樓房。得益于陜西省近些年實施的避災移民搬遷工程,先后有超過38萬人從偏遠山區搬遷到交通方便的川道或城鎮居住,許多群眾用上沼氣、自來水、有線電視,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
在產業經濟方面,災區也利用自然、人文等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略陽縣探索發展大山里的“甜蜜產業”,建成蜂蜜灌裝生產線和中蜂選育培育基地,力爭到“十三五”末實現蜂產品年產值1500萬元;寧強縣以歷史人文、民間藝術等元素,打造了包括青木川古鎮游、漢水源生態游特色旅游項目,2017年接待游客39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0.7億元。
風雨過后:人們開始新的生活
10年前的汶川地震影響了無數個家庭和個人的命運:有人在災難中失去親人,有人在不安中完成高考,有人在余震中呱呱墜地,也有人在抗震救災中成為英雄。10年后,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生活軌跡,但都不約而同開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家住勉縣同溝寺鎮官溝村的“上門女婿”李玉華,在地震中失去了愛人和3歲的女兒。震后,外出打工的他回到家里,悉心照顧著年邁的岳母,也將山里的80歲老母親接來贍養。現在李玉華一家已經搬到了寬敞的新房里,再婚后出生的兒子也已經牙牙學語,一家五口其樂融融。
地震時在帳篷里備戰高考的高三學生辛爾露,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略陽縣成了天津高級中學的一名高三語文老師,她說自己的愿望就是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而地震當晚出生在原略陽縣人民醫院的陳曉雯,現在已是一名四年級學生。稚氣未脫的她和同齡人一樣幸福快樂地成長著,汶川地震與她的唯一聯系似乎只剩下大人們給她取的小名“震震”。
原寧強縣黃壩驛鄉小學教師王敏,在地震時為了救學生被掉落的瓦片砸傷倒在血泊中,被人們稱為“大巴山深處最美女教師”,并被國家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稱號。如今的王敏已經成為漢中市幼兒園副園長,她說:“地震讓我們珍惜眼前的一切,我們應該用永不懈怠的心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地震 災區 漢中市 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