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西方為何重新關注馬克思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國際觀察)西方為何重新關注馬克思
新華社記者陳靜
德國特里爾市,在距離馬克思故居不遠的廣場上,不久前矗立起一座高達5.5米的馬克思雕像。它揭幕的日子就定在5月5日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當天。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近來在德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人們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向這位給人類留下寶貴精神財富的偉人致敬。在經歷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西方社會反思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聲音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關注馬克思及其思想理論。
再度關注
位于德國西南部的特里爾市是馬克思的故鄉,他在這里出生并生活了17年。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除了豎立雕像,特里爾市還發行了印有馬克思頭像的零歐元面值紀念鈔。第一批5000張已經售罄。當地旅游部門官員說,零歐元的設計契合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馮顏利說,歷史已經證明,特別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又一次證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對的。不僅僅是國外學界,國外商界、政界都想從馬克思著作中尋找良方。
一套名為《青年們,讀馬克思吧》的讀本在日本引起了閱讀馬克思著作的小熱潮。作者之一石川康宏說:“對于年紀大的人來說,這是‘馬克思的復活’,對于年輕人來說,則有對于一種新鮮學說和嶄新希望的驚喜,他們認為馬克思學說是關于更自由和適于生存的社會的學問。”
德國柏林技術與經濟大學教授米夏埃爾·海因里希是當代德國研究馬恩全集特別是《資本論》文獻的權威學者之一。他指出,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德國就出現馬克思著作讀者人數增加的趨勢。
“隨著(西方推行的)新自由主義逐漸造成一些經濟社會問題,包括貧富分化、生態退化等,90年代中期逐漸產生了用馬克思的理論反思新自由主義的聲音。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海因里希說。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幾年前出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如今已被翻譯成多國語種。該書對自18世紀工業革命至今的財富分配數據進行分析后指出,不加制約的資本主義導致了財富不平等加劇。皮凱蒂曾表示,這本學術著作之所以引起熱議,正是因為契合了全球對財富不平等現象的憂慮和關注。
中國因素
在許多觀察家看來,馬克思及其思想理論重獲關注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中國。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說:“毫無疑問,中國的發展讓馬克思主義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經濟遭遇困境,社會亂象紛呈。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令世界矚目。
“中國發展得好,又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近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顯著,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前景光明。馬克思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又從科學變為實踐,隨著中國對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關注馬克思及其著作的人自然不斷增加。”馮顏利說。
在瓊斯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非凡成就,其他國家自然而然地會借鑒這些經驗,也可能施用于本國實踐。“人們將重新燃起閱讀《資本論》等馬克思著作的興趣。其他國家共產黨的熱情也可能重新受到激發。”
當代意義
海因里希正在撰寫馬克思的傳記《卡爾·馬克思與現代社會的誕生》,第一卷計劃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上架銷售。
海因里希發現,現在有關馬克思的著作很多,但其中一些作者認為,馬克思的觀點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已經不適合用來解釋現在的社會。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著作駁斥這種論調。
英國劍橋大學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持類似看法。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今天仍然不落伍,對當今世界仍有重要影響。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解釋世界的思想,而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變化。
在德國左翼黨執委會前委員沃爾夫岡·格爾克看來,直到今天,世界還是像馬克思所描述的發展規律那樣運轉。“馬克思是一個標志和標桿,雖然他是在19世紀提出的觀點,但這些觀點現在還適用。”
熟知國外馬克思研究現狀的馮顏利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是被實踐反復檢驗的真理,相信隨著全世界閱讀馬克思著作、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越來越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將不斷獲得認同,其影響力也將不斷增強。(參與記者:任珂、鄭揚、朱東陽、金悅磊、桂濤、周珺、田棟棟、楊汀、陳進、韓梅、王騰飛、楊永前)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馬克思 關注 西方 著作 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