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海青:紀念,為了更好地繼續前行
作者:李海青(中共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歷史總是以紀念的方式來展示偉大人物或偉大事件所具有的不朽價值與重大意義。今年是偉大導師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結合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深刻予以總結、紀念,意義自不待言。200年時間,馬克思給世界留下了什么?歷史長河中,什么是馬克思具有恒久意義的活的遺產?今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的事業?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
作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馬克思致力于批判資本的剝削與人的異化,追求人的解放與自由全面發展。這種人民至上的立場情懷代表了一種極其高遠的價值追求,這種價值之維使得馬克思及其提出的理念圖景高踞于人類道義的制高點。在其一生中,馬克思徹底發展了啟蒙思想,以深切的人文關懷,深刻地批判了資本對人的剝削與異化,提出了一種徹底消滅剝削壓迫與階級對立,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美好理想圖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二章,馬克思把共產主義稱為“一個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恢宏、最富人道精神、最具科學性的宏偉藍圖,為人類的發展確立了社會形態的理想之境。正是這種崇高人格、正是這種偉大情懷、正是這種美好圖景,使得馬克思及其確立的價值理念為后人高山仰止。
作為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深刻闡明了人類社會與歷史的內在規律,創立了影響深遠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具有非常突出的四個特征。一是高度的科學性。馬克思從日常的物質生活中透過現象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基本矛盾與歷史的發展規律,這使得其理論特別是唯物史觀具有一種其他學說很難達到的對于社會與歷史的把握能力與穿透能力。正是由于唯物史觀的發現,歷史的發展才不再是一團混沌,才有規律與方向可循。二是徹底的革命性。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闡明了剩余價值理論,發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指出了資本主義滅亡與共產主義實現的歷史必然性,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三是視野的宏闊性。馬克思主義不僅縱觀歷史與未來,具有鮮明的歷史意識和自覺的歷史思維,而且以世界歷史的眼光思考問題,體現了寬廣的觀察視野與開放的胸襟氣質。其視野之宏闊、思維之通達、眼光之高遠,確為人類思想之罕見。四是理論的開放性。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在實踐中不斷地深化認識真理的道路。可以說,作為一座難以逾越的劃時代思想高峰,馬克思主義在集前人優秀成果之大成的基礎上以巨大的創造性將整個人類的文明發展推至一個新的高度,成為后世必須仰之并不斷從中汲取智慧的不竭思想源泉。
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締造了以人類解放與發展為使命的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所謂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與把握為前提,以人民至上為價值宗旨,以實現自身民族、國家的解放或發展為自覺使命,以推進世界大同、實現共產主義、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使命,具有強烈的歷史主體意識與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情懷的一種政黨類型。在為世界上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所撰寫的黨綱《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對于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作出了明確規定。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能夠擔負使命,一是因為其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具有價值觀上的先進性;二是因為其有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能夠認知歷史的規律,明晰歷史的發展方向,具有理論上的先進性。正是基于對使命的自覺認知與有效承擔,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夠成為歷史發展的積極推動力量,才能獲得民眾的高度支持與認可,其領導與執政才具有了歷史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作為劃時代的偉人,馬克思及其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不僅深刻地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變革,也開啟了一個世界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一方面,在西方世界,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通過不斷的反抗與斗爭,工人階級與普通民眾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而這種改善與發展之所以可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不屈不撓的批判。正如德國著名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因里希·伯爾在其著名的短文《假如沒有馬克思》中明確指出的:“須知:沒有工人運動,沒有社會主義者,沒有他們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爾·馬克思,當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還生活在半奴隸制的陰郁的狀態之中;沒有斗爭,沒有起義,沒有罷工,這需要發動,需要引導,資本家是連半步也不讓的。西方世界理應感謝卡爾·馬克思,盡管東方世界宣布信奉卡爾·馬克思。”盡管在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不再像過去一樣直接激蕩著人們的思維,但其并沒有銷聲匿跡。馬克思的理論與學說已經作為一種積淀內在于西方社會的歷史之中,深刻地影響著西方歷史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在世界的東方,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社會主義由一種理想逐步變為現實。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誕生了,而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又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可以說,沒有馬克思及其學說,就沒有俄國十月革命,而沒有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就沒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今天繁榮昌盛并日益顯現世界意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斯人已逝,理論長存,偉業長存!紀念并非目的本身,200年后的紀念是為了更好地繼承、更好地繼續前行。今天,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及其學說、事業最為忠實、最為出色的繼承者與發揚者。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于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致力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于對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在當代中國已經得到并將繼續得到充分體現和有力證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紀念 前行 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