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將主導破解人類近視發病機制“世紀難題”
人民政協網5月3日電(記者 李木元)5月1日,全球首個由中國研究團隊主導,并使用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產品作為關鍵實驗設備的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在美國啟動。
該項目由中國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發起并主導,由全球范圍內遴選出19支高水平科研團隊對包括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在內,覆蓋全球6大洲3大人種的近視眼大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之間視覺行為和視覺環境等因素差異的研究,明確這些因素與人類近視眼發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望填補人類近視眼發病機制領域的空白,破解這一已困擾全球眼科學界逾百年的醫學難題。
研究顯示,目前全球近視眼患病人數約25億,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50年全球近視眼患病人數將達50億,約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其中高度近視眼人數將高達10億。
據2016年《國民視覺健康》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近視眼患病人數約4.5億,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飆升到7億。
愛爾眼科全球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在美國檀香山啟動
“我國每3人中就有1人患有近視,近視的發生與危害都是不可逆的。”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介紹,隨著近視眼的高發且呈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的低中度近視眼將發展為高度近視。除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高度近視還會顯著增加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致盲性眼病的風險,嚴重威脅人們的視覺健康。
“近視眼是一種全球性眼病,而此次研究的數據采集和研究遍及全球6大洲3大人種,這也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都并不多見的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設備開展科學研究的項目,相信它產出的研究成果將大大有助于破解人類近視眼發病機制這一醫學難題,讓更多人擁有眼健康。”楊智寬表示。
近視眼研究在國際上已取得一定突破。根據來自全球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的研究發現,近視眼發病率呈爆發性增長,提示環境因素在近視眼發病中起到主要作用。但一直缺少一種能對近視眼相關環境因素進行客觀、準確定量的方法,而導致近視發病機制一直被稱為“世紀難題”。
“事實上,最吸引我們加入此次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的原因之一,就是該項目使用的實驗設備能實現對患者近距離工作和戶外活動進行客觀監測。”參與該研究項目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近視眼戶外理論創始人之一Ian Morgan教授表示。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在啟動會上發言
據楊智寬介紹,此次研究基于核心數據收集技術的 “云夾”,是全球首款近視眼防控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該設備由其所帶領的團隊聯合浙大博士、美國UCLA訪問學者李響博士所率團隊歷時五年共同研發而成,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擁有其自主知識產權。
“云夾”能夠對佩戴者的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角度、環境光照和戶外日照時長5個維度進行精準監測,對近視相關行為監測準確性高達97%。”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碩士生導師、愛爾眼視光研究所副所長藍衛忠副教授介紹,“云夾”所采集的數據通過藍牙自動傳輸到全球云平臺上存儲,經大數據技術以及醫學專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為醫生與家長提供科學防治近視參考。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近視眼 研究 近視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