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經常過一過“安檢門”
每當遇到安檢門,總有一種抵觸心理在心底升騰:我不是壞人,為什么要像壞人一樣防著我?安檢是用來防壞人的,為什么反而給好人造成不便?能不能簡化一下通過流程?現實中,許多人都有類似的心理反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規矩建起來了,很多時候卻又感覺被規矩捆住了手腳,行動不自在,渾身不舒服。更有甚者,放縱不羈愛“自由”,一聽到“規矩”二字就反感,總是陽奉陰違、言不由衷,刻意逃避規矩約束。這充分提醒我們,紙面上的規定容易建立起來,心理層面的制度習慣、規矩意識卻需要經歷一個緩慢的培養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人情大于規則”的人治習慣可能卷土重來,“變通一下,網開一面”的落實乏力問題也會趁機滋生,諸如“制度麻煩好人”這樣的心理不適,更可能困擾許多人。
為政者接受監督,正像是過安檢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監督面前沒有例外,一把尺子量到底,為的就是做壞的預設,確保好的結果。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自我打包票也不能替代他人監督。對自己的黨性和政德有自信固然好,但自信并不妨礙接受監督。值得警惕的是,過分的自信就是自負,不習慣在監督下成長進步,就可能小錯釀成大錯,小問題變成大麻煩。試看那些落馬官員從“好同志”向“階下囚”的滑落軌跡,多少人都曾是能力出眾、深受好評的好干部,但就是因為不愿接受紀律規矩約束,不斷逃避黨紀國法監督,結果堤潰蟻穴,在違法亂紀的不歸路上跌了跟頭。
一個好的制度,不僅可以讓壞人干不成壞事,也可以防止好人變壞。監督是制約權力運用的“緊箍咒”,也是自我退思補過的“正容鏡”,更是免于貪腐風險的“護身符”。嚴管就是厚愛,放縱等于加害,缺少監督制度的防護,到頭來受傷的肯定是好人。由此而言,誰也不要把自己當成“免檢產品”,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也不能“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經常過一過“安檢門”,保持政治清醒,守住廉政底線,才能夠官清身正、行穩致遠。
主動接受監督,過去一直被當成是一種胸襟雅量、道德高標。今天,從憲法修正案增寫“監察委員會”一節、監察法獲得審議通過,到黨內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形式豐富完善,黨內監督已覆蓋所有黨組織和黨員、國家監察已覆蓋所有公職人員,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逐漸形成。這意味著,權力監督不僅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而且沒有禁區、沒有例外,接受監督在情理上天經地義,法理上更是理所應當。無論黨員干部還是公權力行使者,誰都不能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要求領導干部,“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不能職務越高就越說不得、碰不得”。對監督擺正心態,把接受監督當作責任和義務,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才能永葆廉潔本色,中國特色監督體系的制度優勢也必將充分釋放出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監督 經常 一過 安檢門 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