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遼寧省大連市政協集中辦理協商同類提案
人民政協報記者呂東浩 孟雪瑩
“市民乘坐公交車都知道按秩序在前門上車、中門下車,是因為已經養成文明習慣、成為一種自覺。垃圾分類緣何做不到?”大連市政協近日召開“推進垃圾分類與處理”同類提案集中辦理協商會,提辦雙方就垃圾分類與處理中的建章立制、始端分類引導、末端處置設施配套等進行面對面探討,提出進一步的辦理意見。
網絡圖
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大連被列入46個強制分類城市之一。按照相關要求,到2020年底,大連城區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要全面實施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必經之路,更是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載體。”大連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農工黨大連市委和朱晶、王征等委員就此提交了9件提案,圍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法制建設、加強校園垃圾分類推進工作等,從不同的角度提出49條建議,分別交由市城建局、環保局、教育局等6個部門辦理。
“垃圾分類不是做垃圾的工作,而是做人的工作”“要努力打造全社會關心垃圾分類、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針對大連推進垃圾分類尚存在的末端處置設施不配套、部門管理體制分割等問題,委員們踴躍發言,爭獻對策。
早在“十一五”初期,大連市就針對當時落后的垃圾處理狀況,提出了構建新型垃圾除運體系的總體構想。張雷委員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專事環境能源工程研究。他說,出于職業需要,打那時起,他就開始關注大連垃圾分類與處理進展情況。可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餐廚垃圾、建筑垃圾末端處置廠仍未建起來。“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規劃上。”張雷呼吁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免得到時候市民已經習慣于垃圾分類了,末端處置配套設施還沒跟上。
“我市至今尚未制定出臺專門的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朱晶委員提出,應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制建設,立足本地實際,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要求,使垃圾分類管理的法律依據更加充分,法律保障更加有力。
“垃圾分類要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還必須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大連義務教育階段共有46萬名學生,目前垃圾分類教育走進校園、納入課程的相關體系已建立,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對此,張曉燕委員以教師、家長和家庭主婦三個身份,提出一個“綱舉目張”的設想,亦即將責任落實到各學校校長,如此從校長到教導主任再到班主任,便可將垃圾分類教育和宣傳普及到各班級、全市學生乃至所有家庭。“這對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做到全民關心、人人自覺將大有益處。”她說。
作為大連市政協今年舉行的首場同類提案集中辦理協商會,在時間節點上較以往提前了一大截。“提案既要提得準,更要辦得實。”市政協提案委主任孫左軍表示,這樣做,正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提案辦前、辦中協商,夯實辦理責任,強化溝通配合,通過集思廣益,不斷豐富思路,進一步提高提案辦理質量。
編輯:劉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