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創新源自何方?看這39項自主專利技術的背后故事
央視網消息:日前,中建八局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北京地鐵19號線03標的三名青年員工收到發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通知,他們提交的關于龍門吊電纜180°轉向固定裝置發明專利申請已獲正式授理。此前,該公司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共計39項國家專利授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建八局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八局軌道公司)的發展就是這一論斷的生動實踐。
成立于2011年的八局軌道公司堅持“產+研+互聯網”的管理思維模式,通過施工生產需求牽引施工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施工難題解決,以“第一動力”促進企業將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立七年間,八局軌道公司所獲專利授權,平均以每年5.6件的速度快速遞增。專利成果研發應用使得八局軌道公司在短短七年間在地鐵施工主業及地鐵車站、盾構法隧道、礦山法隧道、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諸多施工領域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
八局軌道公司的39項自主專利技術是在參與寧波地鐵1號線、上海地鐵9號線、大連地鐵1號線、深圳地鐵9號線、深圳地鐵9號線西沿線、南寧地鐵2號線、南寧地鐵4號線、北京地鐵14號線、北京地鐵16號線、北京地鐵19號線、南京地鐵4號線、南京地鐵10號線、重慶地鐵1號線、徐州地鐵1號線、青島地鐵8號線、鄭州地鐵3號線、沈陽綜合管廊等項目的施工中研發出來的,同時每一項專利技術成果不僅解決了當時的施工難題,同時又累積成企業解決后續施工難題的財富。
在地鐵盾構施工中,數量較多、重量較大的盾構邊軌因為沒有吊機吊鉤可以鉤住的地方,所以基本上靠人工搬運。因數量較多、重量較大,它的搬運及安裝耗時耗力,常常成為制約工期的瓶頸。八局軌道公司三名技術人員研發出國家專利產品盾構邊軌搬運配件,讓吊機在邊軌搬運中有了用武之地。從此現場的工人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大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耿曉亮三人申請國家專利的技術成果來自于他們正在施工的北京地鐵19號線施工工地。在地鐵施工現場,龍門吊是必不可少的施工設備。而現在市場上龍門吊電纜無具體配套設施提供固定及轉向功能,施工現場基本采用電纜纏繞于單向規定的簡易裝置上。在龍門吊軌道有泥、濕滑、吊載負荷大的情況下,電纜拉力增大,摩擦磨損加劇,電纜使用壽命降低。而且需要人為調向,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增加吊下作業人員的安全風險。19號線03標項目研發的龍門吊電纜180°轉向固定裝置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困擾市場多年的技術難題。這一技術成果在北京地鐵19號線、北京地鐵16號線等項目的應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八局軌道公司的每一項自主專利技術成果都來自于施工生產難題的牽引,又服務于施工生產難題的解決。這些自主專利技術增強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為過去七年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39項自主專利技術 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