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臺灣文博會期望釋放文創能量
“從身體創造”——
臺灣文博會期望釋放文創能量
□張 晴
游客在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觀展。
在臺灣談到華山,這幾年大家或許第一想到的是位于臺北市忠孝東路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從4月18日起到22日在華山文創園區,“2018臺灣文博會”火熱開展,可以在此仰望高山紀錄片、露營,還能欣賞工藝之美。
今年的臺灣文博會涵蓋產品設計、工藝產業、視覺傳達、時尚品牌、建筑設計、創意生活等6大產業,吸引了逾20個國家和地區約559個廠商參展,將舉辦超過200場活動。
以“從身體創造”為主題
此次展會以“Design Thinking”為軸,主題是“從身體創造”(Body Knowledge),以設計思考為軸心,以深度策展方式,展現臺灣文化內涵并為提升文化經濟的平臺,意為回到人類基本感官的本質尋找創造力線索,探討“本體感受”。主辦方希望在文化思考中尋找設計創作的新可能,釋放文創最大能量,連結各產業環節,共創新未來。
在“文博之夜”舉辦文創精品獎頒獎典禮,今年總計544件作品參賽,比去年成長15%,共頒發5件趨勢特別獎與30件文創精品獎,可望成指引專業買家與參觀民眾的決定性指標。
據報道,臺灣當局文化部門負責人李連權表示,今年臺灣文博會兵分三路在臺北3大園區參展,預估吸引30萬參觀人次,同時有19國和地區、逾3000買家來臺采購,成交額力爭達到新臺幣6億元,較去年成長2成。
島內業內人士強調必須用設計的DNA與能量,緊密與產業復合,文博會開幕式上也以“點亮燈泡”儀式象征為設計產業注入能量。但從今年參展的展示品來看,不論手作工藝、時尚設計,其實都鮮見“從身體創造”的概念,部分業內人士指出,若主題無法結合產業實際的走向或趨勢,則文博會“從設計出發”的定位或主題仍會流于空泛、口號,實則難以落實于商品開發或設計。
三個核心展區多項文化議題
2018臺灣文博會共設三個核心展區,分別是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和花博公園爭艷館,聚焦文化概念、設計品牌和圖像授權。
華山1914文創園區文化概念展通過手造工藝區、技術應用區及匠師實際展演等環節呈現人與工藝、材料及工藝與時間的互動關系,讓參觀者通過工藝進程了解匠師的想法和生活日常用品的制作技藝。同時,展覽將設多個文化議題,包含“一座高山博物館”“身體視文化”“成為饒舌”和“時尚的日常”,另外還有創意市集與影展活動,讓每個場館與活動區塊都能成為開啟想象與討論文化的空間。
松山文創園區以“設計品牌”為展出主軸,展區規劃成六個區域,包含“日常對話”“回歸生活”“設計/非設計”“風格潮流”“共饗時代”“產地文化”等類別。
花博公園爭艷館以創意思維為主軸,探討不同的授權商業模式創造出的合作的可能,展覽題材主要是結合文化、潮流、生活的圖像創作。展館涵蓋原創角色、文化典藏、插畫應用及“talent100”四大企劃展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talent100”展覽。“talent100”展覽主要是由主辦方選拔100位有潛力的圖像設計者,創作插畫繪本、印花、數位多媒體作品和角色作品等,作品涵蓋各類風格,為年輕人所喜愛,自設展以來人氣居高不下。
探索十條臺北觀景路徑
為豐富2018臺灣文博會活動,主辦方邀請了10位名人推薦展場周邊10條主題式旅行路線,分別是“美學旅·跟著品位挖掘美感場所”“電影旅·美感電影院里的城市影像”“Outdoor旅·臺北近郊登山秘徑”“工藝旅·職人精神的文化場域”“社會設計旅·正向循環的城市好店”“時尚旅·走入時尚選店探索美學”“涂鴉旅·隱身街頭的涂鴉藝術”“自然旅·城市里的綠意后花園”“食旅·巷弄中嘗口創新飲食”“音樂旅·聽音樂館的歌”。通過這10條路徑,人們可以發現城市新設計,來一場臺北城市深度文化行旅。
除上述10條臺北體驗路徑之外,臺灣其他13個縣市也推出了包含工藝、美食、美學等不同類型的深度體驗路徑,推動各地旅游觀光業發展。
臺灣文博會2010年舉辦第一屆,從最開始的“單一展館、以商品交易為主的商展模式”,到2014年轉型為“文化概念方式策展”,并提出“城市即展場,展場即生活”理念,再到今年改以全區策展、議題主導方式,臺灣文博會也在發展變化中不斷成熟。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臺灣 文創 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