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小學生爬崖壁上學 爬出義務教育的軟肋
報載,2018年4月10日上午,經過2個小時艱難跋涉,黔西縣金蘭鎮瓦房村華山小學民辦教師和他的幾名小學生終于安全到達校園。1977年,為了讓組里7戶人家7個孩子讀上書,17歲的老楊在自家茅草房里辦起了“識字班”。10年后為方便更多學生就讀,學校搬到巖頭上的華崗二組。崖壁上2公里天路,成了10多戶苗族同胞代代子女最艱難最危險的求學路。(見4月12日的東方網)
小學生爬崖壁上學,雖然與山區地勢和貧困有關,但就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整組搬遷等。不管怎么說,讓小學生爬崖壁上學,總容易讓民眾提心吊膽,為小學生不能平安上路擔憂。雖說有老師護送,但也不是長遠之計,值得當政府有關部門深思。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執政為民、服務于民的指導、一種發展教育的行動指南。各級政府如果不把它落到實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怎么算是重視教育、執政為民、服務于民?而現實是,小學生的上學路并不平坦,時時存在風險。不僅小學生爬崖壁上學,還有小學生撐竹筏上學等。對此,筆者真不知,當地歷屆縣政府、鎮政府為什么熟視無睹、置之不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的只是一句口號?面對這些每天冒著生命危險上學的小學生們,有關部門摸沒摸自己良心何在?
從小學生爬崖壁上學中窺一斑而見全豹。缺教室、缺老師、缺桌椅、缺課本,缺經費……不一而足。如桑植縣苦竹坪鄉山村兒童每天攀爬天梯上學,甘肅文縣舍書鄉20多名學生靠滑索道上學等。對此,雖有地方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人為地不重視所致,導致對義務教育投入十分吝嗇。殊不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經濟與發展教育并不矛盾,越窮的地方越要優先發展教育,只有教育先發展起來了,才能促進當地早日脫貧致富。何況,貫徹《義務教育法》,保質保量地讓每個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是各地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而今,出現小學生小學生爬崖壁上學,有關部門落實義務教育的責任與義務跑到哪里去了?
記得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而在于人們所受的教育。”教育如此重要,各級政府應該“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義務教育的優劣、學生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幸福感,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利益,理應竭盡全力地優先辦好;否則,義務教育欠賬太多,不僅對不起孩子,也讓地方丟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小學生 上學 崖壁 壁上 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