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我家牛有份牛‘檔案’”
新華社蘭州3月28日電題:“我家牛有份牛‘檔案’”
新華社記者馬莎
貧困戶馬由蘇夫家中去年“落戶”了兩頭有“正規檔案”的母牛,這讓他放棄了十多年在外打工奔波的生活,回到家鄉重新經營養殖。
“我家牛有份牛‘檔案’,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都記錄在冊,有了這個檔案,牛長得肥美,我們日子也有盼頭了。”馬由蘇夫打開基礎母牛管理資料袋,拿出檔案,“看,還有牛的‘證件照’哩。”
33歲的馬由蘇夫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城關鎮十里墩村村民,家中四口人,只有他一名勞力,多年來全家靠他打工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家里有兩畝地,種過玉米,但一直賣不上好價錢。”馬由蘇夫說,“也試過養牛,但養得不好,沒掙上錢,飼料花費倒賠了不少。”
本打算徹底放棄養殖的馬由蘇夫在去年村上發放基礎母牛時動了心。“政府補助6000元,幫我們選種、培訓、建立養殖檔案,我覺得靠譜。”馬由蘇夫坦言,檔案設計面面俱到,一旦發現問題,就可聯系專人享受上門服務。此外,政府還承擔了兩頭母牛的日常監測和防疫工作,檔案中也會相應記錄注意事項和下次監測及防疫的時間。“一年多了,兩頭母牛都很健康,其中一頭已經產犢,還是頭小母牛。”
馬由蘇夫表示,有了這個檔案,母牛各項生長指標一目了然,他重新拾起了養殖的信心。“都說‘養牛三年五個頭’,以前總覺得是句空話,現在努力的話,我覺得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介紹,養殖檔案一式三份,村委會、服務人員、養殖戶各持一份。“建立檔案的目的是讓養殖專業化、正規化,從而達到規模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幫扶養殖的工作責任到人,給群眾帶來安全感,激發他們的養殖興趣,提高養殖效率。”
令馬由蘇夫欣慰的是,近兩年來,縣上大力推廣“糧改飼”,他把家里兩畝地的玉米都打成了青貯玉米飼料,“兩畝地收的飼料夠兩頭牛吃一年,省了一大筆錢。”種、養問題都解決了,馬由蘇夫覺得日子有了新希望。
馬進福表示,“糧改飼”成果幫助農戶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這種農牧互補的方式為群眾脫貧致富增添了新動力。
據介紹,去年廣河縣在17個重點貧困村3850戶共投入資金4597.5萬元,補助發放基礎母牛3850頭,貧困戶2383戶,每戶補助6000元,非貧困戶1467戶,每戶補助5000元。截至目前,發放的基礎母牛已產犢1158頭。今年,全縣計劃發放基礎母牛5000頭,實現貧困村投放全覆蓋。
“這份檔案不僅記錄了我家牛的生長狀況,同時也將記錄我的脫貧過程。”馬由蘇夫說。(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檔案 母牛 養殖 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