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建中央、民建福建省委會聯合調研獻計鄉村振興
大數據,為鄉村振興加速
——民建中央、民建福建省委會聯合調研獻計鄉村振興
記者 欒絮潔
這份提案凝聚著民建中央和民建福建省委會的共同心血。2017年,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民建中央和民建福建省委會組成“應用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課題調研組,歷時3個月,從開題論證到兵分3路走進八閩大地,先后召開省、市政府部門座談會11場,深入30多個縣(市、區)近百個鄉村,與企業負責人、基層干部、農民兄弟談網絡、聊生產、話市場,形成了近200萬字的調研筆記,深深感受到了大數據給福建鄉村振興帶來的新機遇。
大數據給鄉村發展帶來新機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提升鄉村振興的動能?民建中央在今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一份《關于運用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提案》,指出了目前我國運用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的一些問題,并建議從戰略高度加強頂層設計,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
民建中央的這份提案就是從調研成果轉化而來,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在3月6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會議首場記者會上,向境內外媒體介紹了本次聯合調研提案的情況。
打開系統,貧困戶基本信息一目了然,各級扶貧部門的信息更新和實時共享,讓扶貧工作從“漫灌”轉變為“滴灌”;輕點鼠標,一組由溫度、濕度、光照組成的氣候參數就傳到電腦終端,棚里的果蔬要“吃”多少營養,全由數據說了算;連上網絡,以往爛在田間枝頭的農村“土貨”,嫁接電商,進了城,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好幫手……
民建中央和福建省委會通過調研發現,福建充分利用“數字福建”建設所積聚的強大能量,大膽改革創新,闖出了一條大數據發展之路。
“寧德市下黨村從2015年開始利用物聯網技術推廣定制茶園,消費者通過APP客戶端可隨時查看茶樹生長情況和茶葉制作加工狀態。這種可視化定制消費扶貧模式,將貧困村的產業與大眾扶貧、消費需求對接起來,第一年就推動農民收入翻番。”民建福建省委會主委吳志明說,“一根網線從源頭上精準定位了扶貧的對象和手段,并通過信息公開的方式,護送著惠農資金走好‘最后一公里’。”
“插上互聯網、大數據的翅膀,鄉村水系治理離‘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不再遙遠。”吳志明還列舉了福州市閩清縣運用互聯網管河巡河的事例——借助“閩清縣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縣、鎮、村三級治水部門可以進行水系名錄查詢管理、日常治水辦公、河道在線監測等工作,河道專管員、河道保潔員還能通過定位,迅速找到污染源、垃圾點,清理后實時反饋。
此外,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一張更大的“智慧網絡”已經編織完成。2015年10月,平潭綜合實驗區被確定為福建省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試點。這個體系的建設,讓管理部門和老百姓都嘗到了甜頭。
目前,福建全省已創建了17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5個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154個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實現了全省貧困縣農村電商示范工作全覆蓋。
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仍面臨不少難題
“當前,運用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目前農業大數據發展頂層設計有待完善,尚未建立完整規范的農業大數據資源體系,鄉村大數據應用基礎薄弱,缺乏鄉村大數據應用人才。
“2015年國務院正式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對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作了總體規劃,但是,由于沒有后續細化的配套政策措施出臺,農業大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仍然欠缺。”吳志明分析認為,農業大數據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立完善農業大數據發展頂層設計很有必要。
民建中央指出,由于數據源的標準不一樣,各部門有各自的數據監測體系,且指標解釋和調查樣本不一,導致數據“打架”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數據的公信力。“現在最基礎、最關鍵的是要解決沒有數據這個最大‘短板’,農業大數據資源目錄、標準規范建設有待加強。”吳志明說。
要建設鄉村信息化,完善基礎設施尤為重要。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有些地理位置偏遠的鄉村未實現互聯網接入或4G信號覆蓋,影響大數據的推廣應用。農業生產方式距離信息化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農業產業鏈上大數據沒有形成有效銜接,農業大數據的采集、分析、應用都還有比較大的困難,農民對農業信息發布的知曉率不高。
大數據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缺不了掌握大數據核心技術的人才。民建中央認為,目前農村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農村大數據應用方面信息化人才缺乏。以農村電商為例,調研中受訪農村電商企業經營者中高中(中專)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3.1%,高學歷經營者較少,整體層次不高。
做好頂層設計 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
如何解決大數據助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難題?民建中央提案建議應從國家層面統籌和規劃大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將農業大數據發展納入國家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應密切跟蹤國際大數據前沿態勢,分析大數據的發展趨勢,積極研發農業大數據關鍵技術,促進現代農業生產信息化、精細化和智能化,為農業經營主體創造現代化的發展環境。
民建中央提案還建議完善涉農服務信息共享的相關標準體系,建立政府各職能部門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規范,由相關主管部門根據信息主動共享、協議共享以及不予共享來分類編制信息目錄清單。吳志明認為,建立規范的數據標準體系,數據“打架”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加強大數據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提升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以及運用大數據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也是民建中央提案所呼吁的。“我們應更多地探索建立鄉村文化、鄉村公共服務和社會救助信息共享平臺,將民政、人社、醫保、教育、住建等部門鄉村公共信息整合起來。同時要引導電商企業支持當地農產品上線銷售,運用大數據推進鄉村科學種養,培育‘一村一品’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打造適合電商銷售的農產品。”吳志明說。
在大數據人才培養方面,民建中央提案建議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增加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的信息化知識,打造一支“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隊伍。通過農業經營主體和高校等科研單位的合作,培育一批高端的具有數據挖掘、分析、整合和管理的大數據人才,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規范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數據 民建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