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住津冀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呼吁“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
新聞背景:2015年4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藍圖落定,為京津冀的發展,特別是區域內高校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一些現實的問題也制約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進程。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來自河北、天津高校的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再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鼓與呼。
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賈寧/攝
河北,
不只是首都“護城河”
“河北省給大家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在大家心里,恐怕它是首都的‘護城河’‘后花園’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地……”在全國兩會期間的教育組聯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大學校長康樂在發言中提出的這一設問,引出他對河北教育發展問題的憂慮與思考。
“雖然河北距離北京、天津很近,但是河北高校的發展恰恰受到首都‘磁場效應’的影響,人才吸引困難,人才流失嚴重,高等院校發展速度和質量的提升相對較慢。”康樂委員憂心地說。
康樂委員在中國科學院擔任領銜科學家近20年,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歷史節點上,祖籍河北唐縣的他帶著對家鄉那份濃烈情懷正式擔任河北大學校長,開始探索“京津冀”的背景下,河北高校的“突破之路”。
“河北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強省。在教育上,河北應發揮區位優勢,要和北京教育協同發展。”和康樂委員一樣,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也為河北高校的發展建言獻策。
“京津冀共有中央直屬高校51所,43所在北京;共有原‘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39所,而河北省作為人口大省,沒有‘985’大學,僅有的一所‘211工程’大學也位于天津。在各類中國高校綜合排名中,河北省綜合排名最好的燕山大學也在90名以后。”武義青告訴記者,2017年,河北省“211工程”大學的入學率總計5.9%,還不到京(18.28%)津(18.49%)的1/3。“特別是在懷抱京津的空間環境下,三地差距造成的心理落差更加明顯。”在武義青看來,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不利于河北省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滋生所謂“超級中學”的潛在土壤,也致使家長為追求優質教育資源而向京津集聚,進一步引致河北省的人才和資源流失。
教育要突圍人才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講道:‘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總書記的這一深刻論斷,我們河北人尤其感同身受。但面對人才保有量不容樂觀、優秀人才留不住又引不來的困境,河北的高等教育到底怎么面對?缺少人才支撐的河北,怎樣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康樂委員看來,協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共同發展。而協同發展的關鍵,是人才資源的配置和平衡問題。所以,在協同發展中,只有河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才成長環境優異,對人才在政治上重視、事業上支持、生活上關心、待遇上從優,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困境。河北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北京的“護城河”“后花園”和非首都功能的疏導地的作用,為大首都經濟圈貢獻力量。他建議河北省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能只寄希望于“柔性引才”,還要敢于打造有利于“硬性引才”的政策環境,繼續深化和堅決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賦予高校更多辦學自主權,為人才服務河北、建設河北搭建更寬廣的平臺。
“京津冀三省市中,河北省缺乏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成為人才培養的短板、人才外流的誘因。”作為全國經濟復雜性跨學科研究會執行理事長,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參事,武義青委員在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著20多年的研究。為了更好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武義青的建議下,2013年在河北經貿大學成立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1月,作為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的他,倡議民建河北省委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2015年,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河北經貿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武義青委員作為河北高校的牽頭人,他期待中心能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好智庫作用。
基于多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研究,在京津冀教育發展上,武義青委員從經濟學角度提出:“人力資本是所有生產要素中最具能動性的要素,也是區域競爭中的關鍵要素。”他建議嘗試借鑒京津對口幫扶河北貧困縣的做法,建立京津高校對河北省高校的對口援建工作。鼓勵京津高校在河北開展合作辦學,以促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援建的方式可以考慮派遣專業管理團隊參與河北省高校的建設工作、河北省與京津重點大學采取‘2+2’‘3+1’等模式聯合辦學、允許河北高校優秀學生去名校短期參觀交流和定期交換、派遣優秀教師定期來河北高校開設該校急需的短板課程、幫助河北高校培訓師資以及開展團隊建設和課題研究、共享圖書和數據庫資源等。”武義青委員說。
借助“雄安大學”杠桿撬動河北高校強勁邁進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一千年大計,自然教育要先行。為此,北京、河北簽署了共同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京冀的教育合作邁上新臺階。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離不開高等教育尤其是優質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撐;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關鍵是更好發揮人才和科技的力量,需要加快補齊河北高等教育短板。”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高志立呼吁,要借助雄安新區發展的契機,高起點建設雄安大學。
“結合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在河北新建教育部直屬的雄安大學,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院校,面向世界招聘校長、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以現代化大學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高起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帶動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奠定長遠基礎。”高志立委員還期待給予河北“雙一流”建設特殊政策支持。“‘雙一流’建設對提高區域教育發展水平、提升區域競爭力至關重要。國家‘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對入圍的高校和學科實施動態管理,每五年一個周期。但河北高等教育本來就是明顯短板,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推進,河北高校的差距很可能被進一步拉大,僅靠河北自身力量難以實現趕超。”高志立委員建議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充分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從河北大學、燕山大學、河北醫科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等河北高校中,擇優選擇1~2所,參照“雙一流”建設給予政策支持。
“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對整個京津冀區域發展具有特殊作用。”在康樂委員看來,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好當前的發展機遇,雄安新區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像北京一樣的“人才磁場”,導致河北人才外流。他建議在疏解北京教育、科技、高技術企業和醫療公共服務功能的同時,借助雄安新區的發展契機,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助推河北高校強勁邁進。
建立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
天津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但是在四大直轄市中,天津因處于首都北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周邊,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高等教育的發展,都略有差距,與天津市的定位不太符合。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的教育領域率先發力。2017年,天津市教委發布《京津冀協同發展教育專項規劃》,為天津市全面融入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制定出時間表和路線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天津轄區內高校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個政策的出臺讓來自天津大學的卜顯和委員也看到“發展的春天”。
卜顯和委員發現,在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如組織協調機制不健全、各地各自為戰、協同聯動合作和優勢教育資源共享不充分、參與者積極性需進一步激發、人才培養體制機制與區域發展形勢和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為了切實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推進教育強國戰略,卜顯和委員期待從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方面入手,他期待成立推進落實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領導小組或執行委員會,將教育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和聯動融入京津冀地區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條例,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和各方職責。
另外,卜顯和委員還呼吁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來推進京津冀地區教育信息化。“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構建合作編寫教材、教學資源庫、實訓培養基地、文獻資源、大型貴重儀器設備共享等。建立師資培訓基地,為教師提供定期進修和講座,選拔教師到學校、政府等單位訪學、合作研究、掛職等。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等多種形式的人才聯合培養等。”在卜顯和委員看來,由政府出資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專項基金,制訂獎勵和補償政策,定期表彰有重要貢獻的參與者,會留住人才。而出臺產學研合作的優惠政策,促進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可以完善激勵和補償機制以及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建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契機,由教育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主導,推動部屬重點高校、科研機構與河北省屬高校、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獨立學院、重點學科以及國家實驗室、科教新城等,支持河北高等教育引進來、走出去,加大人才交流力度,逐步改變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狀況,實現高等教育區域結構分布更加合理、公平。”
讓康樂委員滿懷憧憬的是,河北大學有幸成為部省合建方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發展之一。
“河北大學入選這項工程,對補齊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短板,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康樂委員堅信,在一系列重大舉措支持下,北京、天津與河北優質教育資源布局不平衡的局面終將改觀。因此,在國家的支持下,集中力量辦好河北大學,對河北省的戰略發展、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具有重要和長遠的意義,對8000萬河北人民也是一件大好事。而京津冀教育的協同發展,會讓首都教育的“后花園”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河北 發展 京津冀 教育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