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變成淀粉增值1倍 變成食品增值4倍:甘肅定西“土豆變身”的背后
新華社蘭州3月20日電(記者程楠、張文靜)近年來,在甘肅省定西市,越來越多不同的經營主體做出了馬鈴薯主食化的有益探索。接地氣的“土貨”馬鈴薯搖身一變,漸漸成了市場上搶手的烤饃、面包等主食化產品。
在甘肅薯香園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里,沾滿泥土的馬鈴薯,經過清洗、切片、干燥、粉碎和包裝等數十道工序,約一個半小時后,變成了片屑狀的全粉。
經過“旅行”,馬鈴薯全粉又來到了甘肅定西伊口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小軍將馬鈴薯全粉按比例添加小麥面粉,制成烤饃、麻花和月餅等20多種馬鈴薯主食產品售賣。
馬小軍烤饃店里的馬鈴薯主食產品雖略貴于普通面粉制成的產品,但依然難阻擋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一個馬鈴薯烤饃2.5元,比普通饃貴了5毛錢,但是吃起來有嚼勁,還有營養。”前來購買烤饃的定西市安定區居民李娟娟說。
而在另一家企業,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以馬鈴薯全粉為原料,加工制作成迷你烤馕、多納圈等產品。這些產品在包裝好后,將“漂洋過海”擺到阿聯酋等中東國家居民的餐桌上。
馬鈴薯主食化產品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潤。去年,馬小軍得到300多萬元的銷售額,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將馬鈴薯變成了美金。
和企業一樣,馬鈴薯種植戶也從中受益。定西市安定區寧遠鎮闖家岔村村民李克義告訴記者,以前薯型不好的,在市場上賣不上價,要么直接倒掉了,要么當成家畜飼料。現在有了加工企業,薯型不好的馬鈴薯也有了“出路”。
定西市馬鈴薯產業辦公室副主任李學文介紹,營養全、易種植、產量高、易貯存的特點,讓馬鈴薯成了餐桌上的“香餑餑”。
數據顯示,2017年定西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純收入159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2.9%。馬鈴薯已成為當地主導產業和脫貧產業。
馬鈴薯的“受寵”得益于國家政策。2015年,農業部啟動馬鈴薯主食化戰略,使馬鈴薯成為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
“馬鈴薯加工成淀粉增值1倍,加工成食品增值4倍。最近幾年,馬鈴薯加工企業迎來發展機遇,生產的主食產品豐富多樣、營養健康,市場銷路正在被打開。”李學文表示。
定西是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最集中的區域,年均種植面積在300萬畝左右,代表了甘肅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最高水平。目前,定西共有馬鈴薯主食生產企業15家、生產線22條,產能達到12.57萬噸。馬鈴薯饅頭、混合面粉、無礬方便粉絲和掛面等主食產品已投入市場。
記者從甘肅省農牧廳了解到,甘肅是全國第一批9個馬鈴薯主食開發試點省份之一,采取了多項措施推動馬鈴薯主食化。比如,甘肅成立了甘肅省定西市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聯盟,全力推動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推行了馬鈴薯主食產品進機關食堂、大學食堂等多種實物宣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泓認為,馬鈴薯的主食化有助于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保障糧食安全。也有受訪人士表示,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馬鈴薯主食產品消費市場尚未完全打開,仍有待政府和企業的共同開拓。
編輯:秦云
關鍵詞:甘肅定西 土豆 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