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推動軍民融合發展 代表委員們這樣說
3月2日,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一批政策文件和第一批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名單,并部署了下一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這次全體會議選擇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召開,彰顯了中央對軍民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對于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有深遠影響。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各級政府要采取更有力的舉措,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使軍政軍民團結始終堅如磐石、根深葉茂。
此次把軍民融合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彰顯了其在中國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兩會期間,軍民融合發展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下面,就讓我們聽聽代表、委員們怎么說!
全國人大代表胡明春
加快軍民融合產業集聚發展
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引領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已經來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軍民都迫切需要,這些技術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改變軍隊未來作戰樣式。
全國人大代表胡明春
在軍民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從頂層設計上就要做好規劃。要抓住這輪新技術革命的機遇,顛覆傳統研發模式,加速彎道超車,實現技術和產品更快更好發展,要領先一代,拉出“代差”。
關于進一步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有幾點想法。
一是整合地方行業優勢資源,共建軍民融合服務公共平臺。
互派科技管理人員交流,促進科技聯動創新發展,推動雙方在軍民科技發展規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施等方面深度共享。圍繞軍品科研生產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形成覆蓋面廣、產業布局合理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協作創新鏈,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二是搭建軍工科研院所與民品企業科技資源供需對接平臺,開放軍工單位的大型儀器測試設備以及試驗設施,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實現軍民科技資源的融合配置效益最大化。
三是為調動軍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建議完善軍民融合產品“首購首用”政策,并發揮行業協會、投融資機構等社會力量作用,釋放全社會的價值創造力。
全國人大代表劉征
加快培育軍民融合市場主體
首艘國產航母是軍民融合的典范,我們把航母工程建設作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500多家參研單位中,非軍企業、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參與比例高達77.4%。
全國人大代表劉征
今后軍民融合必然是大勢所趨,高質量發展則意味著更深度的軍民融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都將給中船重工和大船集團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建議大力搭建平臺,進一步暢通軍地協
調和需求對接渠道,促進要素交流融合與資源開放共享,加快培育軍民融合市場主體,做大軍民融合重點產業。要面向軍工企業加強產業對接、做強產品配套,拉長產業鏈條,推動轉型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陳愛蓮
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當前,軍民融合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進一步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我有三方面建議。
一是推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推進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軍工重大試驗設施等向社會開放服務。加強新建實驗室和重大試驗設施的軍民統籌,促進科技資源高效利用。健全國防知識產權歸屬與利益分配機制,完善國防科技成果降密解密制度,鼓勵軍工企業推進軍工高技術向民用領域轉移。梳理民口優勢領域和能力,跟蹤具有潛在軍用前景的民用技術發展動態,鼓勵軍工采用先進適用的民用技術。打造軍民兩用技術眾創空間,遴選實施典型成果轉移轉化示范應用。促進軍地合作,把國防特色高等院校、軍工科研院所建設成軍地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
全國人大代表陳愛蓮
二是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制定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積極穩妥推進軍工科研院所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培育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快推進軍品能力結構調整,構建“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形成核心能力國家主導、重點支持,重要能力有限競爭、擇優保障,一般能力市場放開、充分競爭的格局。深化軍工企業改
革,鼓勵做強做優做大。推進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支持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改制上市,提高軍工資產證券化率。
三是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大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法治保障力度,對阻礙軍民融合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文件進行集中限期清理。優化軍工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核能與核技術應用、“互聯網+衛星應用”等軍民融合產業以及應急救援、安保警戒等“大安全、大防務”產業。加強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規劃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的銜接,統籌軍品科研生產和工業轉型升級,鼓勵軍工與地方加強戰略合作,落地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發展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創新“一帶一路”參與形式,大力推動軍工軍貿和航天合作,支持優勢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工程承包和戰略資源開發。
全國人大代表李彥平
加強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建設
目前,國防科技工業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成績顯著,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是軍工產業基礎薄弱。就河北省而言,優勢產業如鋼鐵、裝備制造、醫藥等,與軍隊需求尚有差距,產業體系化、聚集化、規模化發展程度不足。
全國人大代表李彥平
二是法律法規還不健全。主要表現為“軍轉民”缺少市場化的法律法規支撐,“民參軍”缺少有效的激勵措施,軍民兩用技術產品產業化市場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三是融合渠道不夠暢通,存在需求對接障礙。由于信息渠道不暢和對政策了解不夠,軍隊單位、民口單位找不準軍民融合發展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結合點;國防知識產權等相關政策、規則缺失,導致創新成果得不到及時轉化,產業化比例還較低;共享機制尚未建立,軍民技術創新資源不能共享,導致不同程度資源閑置或利用不充分等情況。
四是統籌主導不夠有力。各地大都沒有建立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管理體制、工作運行機制,信息渠道不暢,對政策了解不夠,找不準軍民融合發展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結合點。
對于這些問題,國家層面應加強統一協調,強化改革創新,形成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
建議強化軍民融合發展的法治保障,及時出臺推進軍民融合的法律法規,通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發揮法律的規范、引導、保障作用,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化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姜魯鳴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列為國家“七大戰略”之一,明確了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在國家戰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當前,我國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正處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期,《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很好地彌補了我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過程中戰略本身缺失的問題,意義重大。
全國政協委員姜魯鳴
從戰略體系上,《綱要》明確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需要解決的重點任務以及圍繞重點任務實現的戰略路徑,對推動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對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初步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軍民融合本質上是調動各個相關主體,讓各方資源和利益能夠實現兼容的過程。因此,就要求在堅持國家主導的前提下很好地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力量,采取市場運作、利益驅動的方式來構建相應的融合機制,推動軍民融合行穩致遠。
比如,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持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堅持以市場前瞻需求牽引科技創新工作,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施軍民融合重大創新工程,推動技術群體性突破,創造新產業,引領新需求。打造一批龍頭工程、精品工程,促進要素集聚和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軍民兩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以點帶面,瞄準世界一流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不斷提升我國提升艦船、海洋工程高端裝備研發的核心能力,開拓軍民金融發展新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王煜
發揮軍民融合機制推動空域資源改革
黨的十九大為新時代民航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賦予了民航發展新的歷史使命。近幾年,雖然在空域資源管理有了一些改善,但目前空域資源仍然是影響民航發展的主要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王煜
空域資源現狀與民航快速發展不相適應。以2017年為例,我國航空公司共完成旅客運輸量5.52億人次,日均航班量14400班,同比增長10.9%。同期我國民航空域資源增長速度年均只有2%左右。
航路航線的流控擁堵現狀,加大了航班延誤率,也影響了我國民航產業的發展質量,不符合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同時,空域資源現狀制約了民航業的運行效率。
建議發揮軍民融合機制,推動空域資源改革。在國家軍民融合委員會的體制下,科學布局空域管理頂層設計,按計劃、分步驟地穩步推進國家空域管理體系改革。在目前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領導和指導下,進一步增強軍民航空域資源管理的協同性與聯動性,努力提高軍民航運行效率。按照國家“平戰結合”的指導原則,平時,側重于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戰時,服從于國家國防大局。通過軍民航的共同努力,為加快建設民航強國作出我們的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立
政策平等落實民企當自強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最大的變化體現在高科技領域,從仿造、跟隨發展到在許多領域領跑世界。
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具備了由大變強的發展基礎,產業發展趨勢向好,其中某些領域的自動化水平和網絡化水平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國在高質量發展的某些方面,離世界頂尖科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穩中向好發展的基礎上,必須正視裝備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困境。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立
就目前民企“參軍”發展現狀而言,仍然存在思想觀念不夠解放、“民參軍”面臨階段性困難等問題。因此,有兩點建議:
第一,希望具體的工作部門,對“參軍”的民營企業,給予政治認可和平等待遇。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進一步放開“民參軍”領域和范圍,大力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為國防建設多作貢獻。
第二個,民營企業要加強自身政治素質,加強自身在技術方面和創新能力方面的提高,提高加強質量管理和保密安全,為軍民融合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參與軍民融合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國有軍工集團是主導力量,國企、民企應該融合發展,共同發展。“民參軍”剛剛起步,較為弱小,需要扶持,要鼓勵,應充分發揮民企的鯰魚效應。(文/王珊)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文/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