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別錯過啦!春天是最佳體檢季 最全的指南看這兒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醫師康安表示,體檢的淡季一般在每年的1-3月份,4月之后開始就進入體檢的旺季,體檢科人滿為患,影響了體檢的感受,所以建議選擇在春季進行體檢,可以避開體檢的高峰期。而且,一年之計在于春,冬去春來,天地復蘇,萬物生長,人體也跟著進入新一輪的生長周期,這時應該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能更好地做自我健康管理。
慢病患者:3-6個月針對性體檢
慢性疾病的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除了每年進行一次的例行全面系統的體檢之外,還應該每3-6個月進行一次專項的針對性體檢。比如高血壓患者可以每3-6個月針對心腦血管系統進行一次體檢;有肺癌家族史或長期吸煙的人可以每3-6個月進行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檢查;有乙肝、肝硬化的人建議每3-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某些特殊指標(比如腫瘤指標)升高的人,如果暫時無法明確原因,應該一兩個月復查體檢一次,以追蹤相關指標的變化趨勢,從而做出正確的診斷。
體檢套餐:優先選擇關注項目
面對眼花繚亂、充滿專業術語的體檢項目,不懂醫學的人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從哪下手,該選擇什么套餐呢?最理想的做法是找臨床經驗豐富的體檢醫師問診,經過詳細地問病查體、溝通交流后,選定專業性高、針對性強、個性化好、豐儉由人、符合體檢者意愿的體檢項目。
原則上是優先選擇針對不適癥狀和自己強烈關注的體檢項目。如有頭疼的體檢者應優先選擇針對頭疼的相關體檢項目;擔心腫瘤的體檢者應優先選擇腫瘤篩查方面的體檢項目;無明顯不適的健康體檢者應優先選擇針對最基本、最重要器官的體檢項目,如心、肝、脾、肺、腎、腦等。
心理體檢:40歲以上測焦慮指數
北京地區將心理體檢納入常規體檢項目。心理體檢怎么檢測?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徐子燕和武雅學從心理咨詢師的角度建議:根據年齡段有所側重地開展。對于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與青少年,可以對其智力、注意力及行為等進行評估,如北京安定醫院的“兒童健全人格測試”;對于青年人,可以通過心理體檢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職業潛力,如“心理健康自評”、大學新生入學所做的《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等。
而40歲以上人群承擔著多重角色,可以著重測一下壓力、焦慮指數,是心理體檢的重點人群。因為,年過40開始進入更年期過渡期,無論男女,都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心理變化,心煩意亂、容易動怒、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還有些中年人,常常有些明顯的身體不適,但反復檢查都找不出原因,比如胃腸道的腹痛、惡心、嘔吐,氣促、心悸、頭暈等,其實也是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為軀體形式障礙,需要看心理科才能幫助解決問題。
到哪兒去心理體檢?一些大型體檢機構或正規醫院體檢科會逐漸開展,有相應的心理測評問卷。對于未開展心理體檢的地區,心理體檢也并不麻煩,個人可選擇目前最常用的自評工具:如心理健康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問卷進行自我評測。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單位新人入職、大學生入學都會有“心理測評”這一項。有些人一做心理測評就會有一種好像在被別人窺視自己內心的感覺,由此產生擔心自己信息被外泄、個人隱私被他人知悉的顧慮。特別是學生,企業員工或公務員等,為了保證自己的良好形象,會習慣性地掩飾一些自己看似達不到“健康”標準的真實感受。采用一種看起來好像更符合主流文化需求的觀點來作答,使測評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其實,對于個人來講,測評問題雖然很容易被“看穿”,但也可以幫助自己全面了解一下當前的心理狀況。如果真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還可以及時得到專家的指導來調整心態,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參考資料
①羊城晚報:春天是最佳體檢季 哪些體檢項目適合你?
②健康時報:心理體檢要量體裁衣
編輯:趙彥
關鍵詞:春天 體檢 慢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