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臺籍代表委員熱議兩岸交流
打破“玻璃門” 真心實意為兩岸謀福祉
——臺籍代表委員熱議兩岸交流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孫金誠)兩岸關系發展攸關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也始終牽動著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心。連日來,代表、委員圍繞著31項惠臺措施、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等熱點話題,就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涉臺內容及未來兩岸關系走向,各抒己見,展開熱議。
網絡圖
31項惠臺措施接地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這是自十九大報告提出“同等待遇”以來,“同等待遇”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們認為,2月28日,大陸出臺的31項惠臺措施,是對“同等待遇”作出的最好詮釋。
“這些措施非常接地氣。兩岸都是一家人,就不能內外有別!”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認為,結合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來看,31項惠臺措施的推出實際上是給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了臺灣同胞的福祉。“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打破現階段兩岸客觀存在的‘玻璃門’,讓更多的臺灣同胞有獲得感,讓反對‘臺獨’和支持統一的各種力量受到激勵。”
“我想這個措施的實施和落實一定會給廣大的臺企來到大陸投資興業、還有廣大的臺胞到大陸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好處。”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臺聯會長顏珂說,“31項惠臺措施因應廣大臺胞需求,回應他們的普遍關注,是有針對性的‘量身定做’措施,有效地推進落實這些措施,將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對臺企來說,將有助于他們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加快轉型升級。”
“31項惠臺措施對正值求學、就業、創業階段的臺灣青年來說,是一份‘超級禮包’。”在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吉林省委主委孔令智看來,31項惠臺措施更多地是面向臺灣青年。“對于赴大陸求學、就業的臺灣人才,需為其創造穩定的工作條件,吸引他們長期定居。這也揭示著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進程,從以往兩岸交流側重的‘經貿層面’往‘社會層面’方向擴延,讓兩岸的融合成為自然的過程。”
“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內容還是剛剛出臺的31項惠臺政策,展現了大陸充分的定力與自信。”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駱沙鳴表示,“盡管民進黨當局至今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系形勢嚴峻,但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沒有改變,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充分的駕馭能力和自信,繼續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為臺胞辦實事、辦好事。31項惠臺措施不是空話,也不是虛的,它表明大陸的發展現狀中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臺灣同胞容納進來。”
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31項惠臺措施只是‘起手式’,大陸相關部門如何盡快落實才是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表示,31項惠臺措施是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綜合協調多部門所釋放的優厚政策制度,每一項措施的含金量都非常高。“但是,由于涉及到20多個部門,所以,需要相關部門盡快制定出更明確、更具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讓臺灣同胞切實享受到這些待遇,避免它成為‘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與楊毅周的看法相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臺聯會長曾力群也表示,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需要盡快制定完善的實施細則,打通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
“臺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是曾力群印象最深刻的一條措施。她舉例說,在大陸高校任教的教師可以獲得相應的資質,比如可以考教師資格證。臺籍教師在大陸若拿不到教師資格,就不能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不能申報科研課題,也不能申請研究生導師資格。惠臺措施落實以后,這些臺籍教師能夠真正享有和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便會安心地在大陸發展,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31項措施雖然涉及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仍有一些層面沒有涉及到。”在全國政協委員、福建南平市臺聯副會長陳建華看來,還需要進一步出臺更多的惠臺措施或者制定具體細化的實施細則。“比如,如何讓島內少數民族分享到大陸的惠臺政策。”身為高山族的陳建華對島內的鄉親一直很關注。她表示,非常期待實施細則能多維度精細化地面向島內少數民族,幫助他們更多地分享大陸發展紅利。“他們在島內的社會地位相對弱勢,很渴望我們的民族政策,大陸對他們應該有更多的體恤和照顧,通過對他們的援助,也能讓更多的臺胞感受到來自大陸的關愛”。
為了更好落實31條措施,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會長黃志賢表示,不論是全國臺聯,還是全國人大臺灣團,今年將深入各地、廣泛調研,聽取臺胞意見、反映臺胞心聲,向有關部門和地方提出建議。
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
青年是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意味著兩岸交流的未來。
如何推動兩岸青少年交流也是陳建華委員關注的問題。“盡管兩岸青少年交流非常熱絡,但仍存在著交流不夠深入、影響范圍有限、缺乏可持續性等問題。”曾多次參與組織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的陳建華說,當下的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主要局限于論壇講座、夏令營等短期研習營以及文藝表演比賽等,交流缺乏統籌安排與長遠規劃,效果不彰,交流“重規模,輕內容”,創新性不足,交流“多來少往,重北輕南”,互動性不足。她建議,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的統籌規劃,適當調整交流對象,將重點放在沒有來過大陸及中南部基層的臺灣青少年上,鼓勵兩岸青少年在交流交往中進行思想交鋒與碰撞,強化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內容建設,引導臺灣青少年樹立“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正確歷史觀,盡量減少“臺獨”分裂勢力“去中國化”行徑對臺灣青少年造成的毒害。
“深化兩岸民間交流,是打破島內‘去中國化’最好的辦法。特別要重視擴大青年參與,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藹君表示,要用好用足大陸“雙創”政策,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創客來大陸從事文化創意活動;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支持體系,優先為兩岸青年共同參與的文創項目提供孵化融資便利,不斷增進兩岸互信,促進融合發展。
“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會遇到政策不清、路徑不明、信息不靈、環境不熟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 武漢市臺聯副會長張曉東認為,大陸應盡快制定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習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臺灣同胞在大陸實習就業的社會保障實施辦法,多方合力、拓寬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習就業的渠道,鼓勵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習就業。
“推動兩岸青少年交流,體育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表示,兩岸青少年通過體育項目進行交流,彼此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體育交流還可以促進文化交流、情感交流,加強兩岸之間心里的交流。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