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經濟“年報”給世界新驚喜 “向東看”成趨勢
中國經濟“年報”給世界新驚喜(銳財經)
“任何一位曾信心滿滿地預測中國即將衰退的經濟學家、基金經理和政治思想家都已經被‘打臉’。”日前,新加坡《海峽時報》的一篇報道在談及中國經濟發展時如是評論道。對此,專家指出,仔細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就不難理解那些唱空者、看衰者為何頻被“打臉”。事實上,應該看到,隨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的延續,針對中國經濟的唱空論、看衰論失去市場是必然的。
成績單一枝獨秀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一系列數據記錄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GDP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首次回升;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為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0%,創5年新高;年末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89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表示,6.9%的經濟增長、不到5%的失業、1.6%的通脹,這樣的經濟運行格局難能可貴,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枝獨秀的。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中國在推進經濟快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報告認為,廣泛的改革使中國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可能,這些改革把一個由政府主導、以農業為主、封閉型的計劃經濟體轉變為更加市場化、城鎮化的開放型經濟體。
“成績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優勢的不斷顯現:加快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能力不斷增強;全面深化改革,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被充分激發,經濟發展的微觀動力顯著增強;擴大對外開放,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新動能超出預期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對此,國際社會上出現了這樣的疑問:中國會繼續找到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嗎?《海峽時報》認為,對于這個問題,中國無疑有理由感到自信。生產率的提高、自動化和機器人的引入、綠色技術的發展和在數字化以及打造創新型世界一流企業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無不預示著第二波發展浪潮的到來。
“過去一年,創業創新蓬勃發展,新動能成長實現新突破。”盛來運介紹,2017年,全國新登記企業比上年增長9.9%,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8件,比上年增加1.8件;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網上零售額增長32.2%,完成快遞業務量增長28%……
在趙錫軍看來,當前,新動能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隨著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技術等新要素的增加,新動能的成長更是超出預期,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也加快顯現,并持續推動中國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據有關機構測算,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30%,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超過70%。”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瑋表示,一些東部省份已經走出結構調整陣痛期,新動能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
影響力與日俱增
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2017年,中國GDP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進出口規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鐵運營網和移動寬帶網;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經濟層面,中國經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達瑪·蓋伊表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作用越來越關鍵,“向東看”成為趨勢。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認為,中國經濟取得了出人預料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異表現,對中國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抱有信心。
“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帶動了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同時,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低迷期,中國為世界帶來了信心,這推動了世界經濟逐步復蘇。此外,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崛起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模式的吸引力越來越強。”趙錫軍說,未來,在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還將不斷提升。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經濟“年報”給世界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