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防患未然方能行穩致遠
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矛盾,勇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與廣大讀者分享增強駕馭風險本領的心得。
——編 者
無限風光在險峰
伍少安
風險防范化解,做得好不好,關系到能否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但也不能談之色變。換個角度看,風險防范化解得當,就可以帶來安寧穩定;防范化解巧妙,也能創造出新的發展契機。
無限風光在險峰。以經濟發展為例,長期以來依靠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投入來驅動發展的粗放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客觀實際,風險系數驟增,但反過來說,正是在調結構、轉方式的過程中,人們找到了依靠技術等驅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新起點。再拿金融風險來說,通過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我們既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又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最終促成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共同繁榮。
防范化解風險的視野不能局限于風險本身,還要學會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加以審視。回溯40年的改革長河,“摸著石頭過河”固然風險不小,但正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才能取得“史詩般的進步”。以此觀之,今天看起來是風險,但只要推動向好的方向轉變,明天就可能會是發展機遇。在風險中開辟發展空間,應當成為我們的看家本領。
絕不能“想不到”
李榮燦
風險具有不確定性,沒有一套“萬能方案”可以應對。這就要求必須增強駕馭風險的本領,“一手抓當前,一手謀長遠”。
抓當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弄清楚“有什么風險”,搞明白“原因在哪里”“可能發生什么”,再來決定“可以怎么做”“應該怎么做”,這是應對風險的基本步驟。當然,更為關鍵的是,風險應對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用嚴謹求實的態度作風,做深做細每一個環節,這就對我們的學習力、觀察力、分析力、執行力提出了要求。
謀長遠,就要培養憂患意識。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風險有已知和未知,盡管有的風險“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思想準備上絕不能“想不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長遠謀劃和準備,切實增強工作預見性,做到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緊繃風險的弦
許瀟雨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作為基層金融機構理財經理,我深以為然。金融安全不僅關乎國家經濟,更關乎群眾生活。對一線的金融從業者來說,要面對的風險層次不同,但風險這根弦不能松。
造成理財風險的原因眾多,部分金融機構激勵機制不當,片面追求業務規模,導致營銷人員欺詐宣傳、不當推銷是重要原因。要化解這樣的風險,一方面要有合規意識。建立合規風險管理機制,改變粗放式管理,在運營的每個細節和環節上培養規矩意識。對不合規定、不符程序的交易防微杜漸,不能因為“打過招呼”“找了門路”,就給金融風險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另一方面要有職業操守。比如銷售產品時要盡到告知義務,讓客戶做出理性投資的選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風險 金融 化解 防患未然 行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