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滿林:大學不妨多點儀式感

2018年02月06日 16:07 | 作者:張滿林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作者: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院長 張滿林

據媒體報道,在浙江杭州中小學期末考試期間,一封題為《人生第一次考試要有點儀式感》的信,在家長們的朋友圈里悄悄轉發開了。對于寫信的初衷,杭州天地實驗小學的郝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想讓學生的第一次正式考試更有儀式感”。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產生非凡的意義。筆者在高校工作,認為儀式感不僅適用于小學教育,幫助涉世之初的小學生從容面對人生里的第一步;對于高校而言,其實也應借助儀式感,幫助大學生上好人生的許多第一課,讓高校弘揚工匠精神,讓大學生成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時代工匠”。

營造儀式感只要有心,其實不難。高校注重發掘各種重要時間節點,如傳統節日、紀念日、宣誓日,或者與學校發展、教育教學有關的校慶、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精心打造程序和細節,就能賦予節日或活動較強的儀式感,也是在進行一次有價值的德育。畢竟儀式是一種重要的精神載體,是實踐和行動的文化,承載著一定價值觀的程式化活動。儀式過程中自帶的儀式感,雖沒有功能價值,卻有體驗價值,能體現激勵、喚醒、影響的功能,是無用之用,能將大學生置于一個莊嚴而神圣的教育場之中,進而領略活動背后的精神意義。

很大程度上,高校育人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方法。行為心理學認為,人是情境的動物,其決策很大程度上依賴所處的情境。當代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更易被周邊環境和氛圍所影響。在教育活動中,儀式感的營造與利用,能增強教育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的效果,給學生帶來持久的內在作用力。因此,讓儀式感助力高校弘揚打造追求精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需具有的氣質和追求,也是高校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途徑。

如果有可能,高校不妨將儀式感的設計予以常態化、制度化、多樣化。筆者所在的學校如今就初步形成了從勞動節、青年節、教師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以及學雷鋒日、入黨儀式、學位授予等主題活動中營造儀式感的活動體系。例如,每年5月,學校表彰熱愛勞動、學業突出或其他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對其堅持奮進的精神高度肯定。每學期開學,學校也會舉行一年兩次的集中入黨活動。

重視活動的流程與意義,一方面提高了學校的德育效果,另一方面也讓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根植于大學生的心中,幫助其真正從情感上實現價值認同,做最好的自己。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推崇勞模精神的大背景下,通過儀式感的營造,努力形成人人爭當勞模和杰出工匠的氛圍,對高校師生來說善莫大焉。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儀式感 高校 精神 活動

更多

更多